李娜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郎家庄乡涧子小学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的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对小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也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基于此,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
引言
运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各学科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这一方面上,应与高效教学相匹配,注重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得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运算能力的基础上,懂得公式的灵活运用,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又能创立高效课堂。
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开展良好的数学知识教育,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并灵活迁移到其他科目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情况中,仍然有不少的数学教师认为应当通过理论知识的反复讲解来加深学生对数学公式、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形成有效记忆。这种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数学教育要求。小学生受到年龄、阶段的限制,在面对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理论知识时往往难以形成有效的学习思维,无法加深理解。教师的理论灌输只能使学生“知其然”,而不能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要结合时代新需求、学生的实际特点,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小学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1、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的运算能力
在低年级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及运算,很多学生就会觉得十分痛苦。因为理论化的数学知识是许多小学生难以消化的。而教师在讲解运算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又忽略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式讲解,使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只能被动学习,对运算活动产生厌倦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借助生活实际经验进行数学运算的个人能力,为学生降低数学理论知识的难度,通过情境构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运算知识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形象化的教学环境中养成良好的数学运算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提升,推动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比如,笔者在“表内除法”这节课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后,进行随堂检测,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设计随堂检测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简单的除法运算法则。笔者改变了题目的内容,使题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激起学生主动计算的兴趣。首先,笔者询问学生:“现在是夏天,大家热不热呀?”学生回答:“热。”笔者继续引导学生:“老师想请大家喝汽水,咱们班有多少同学想喝?请举手,让我看一下。”学生纷纷举手回应。笔者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咱们班有40位同学想喝。这么多汽水,我一个人肯定拿不回来。下课后,我带上我们的班长和其他三位班干部为大家购买汽水。那么,大家想一下,我们平均一人要带几瓶呢?算不对的同学没有汽水喝哦。”学生在自身“利益”的影响下,会主动展开计算,结合实际情况,形成“40除以8等于多少”的数学概念。构建“买汽水”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自身需求的推动下主动参与计算活动,完成计算思路的转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2.2、注重推理,提升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好多教师只教会学生计算的方法,看起来花样繁多的算法永远替代不了实质的计算道理。教师往往忽视了算理,这就造成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题算题的“死角”,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中推理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的话,学生在计算中只有“套路”,没了“思考”,自然谈不上运算能力的提升,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学中,我们作为从教者不能只重视学生会熟练地正确地运算和解题,而应该充分挖掘其推理的素材,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2+1/4(1/2-1/4),学生先观察、猜想怎样计算,并尝试着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算一算这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答案自然不一。此刻,教师将学生分组合作探索,可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多种形式来验证,明白为什么要先将1/2与1/4进行通分的道理———分数只有分母相同的时候,它们的计数单位才相同,这时候才可以进行相加减,由此学生更进一步明白了无论整数,小数都是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这个道理,从而构建了整个加减法计算的统一法则。
2.3、通过趣味性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经过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应用能力不足。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计算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效率很高,但一到实际练习和测试,就会错误百出。这不只是因为学生“审题不清”,还因为学生在计算效率方面存在不足。数学知识训练往往只是针对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设计的,而考试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课堂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效率,提升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例如,在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期末复习活动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使学生学会自由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表内除法”等相关知识开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了“运算知识大比拼”活动。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每4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又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了相关例题。比如,“盖聂大叔的剑断了,只好削一把木剑。盖聂大叔每天用三个小时削这把剑,一共花了四天的时间。那么,他用了多少个小时才把这把剑做好?”教师利用类似的例题,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审题、解题能力,在小组运算竞赛的过程中提高计算效率,提升数学计算能力。
2.4、互助式学习,促进知识吸收
在数学运算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探讨学习方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会更加积极主动,老师起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样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小学期间的数学教育,学到的公式定理不算多,但是只有少数的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小组学习中,将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把它们搬出来一起分享学习也可以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增强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结语
总之,数学这门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占用的比重很大。在数学教学期间渗透数学运算方法,切忌公式定理的生搬硬套。教师要深知,采取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的有益之处远远大于对所有题目进行细微讲解。探寻灵活多变、生动有趣的数学运算教学新模式,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主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杨春金.小学数学计算易错题的干预和跟进初探[J].亚太教育,2019(07):129.
[2]杨志前.小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N].贵州民族报,2019-07-10(B03).
[3]王有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164.
[4]王大方.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