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陶泥美术活动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房琼芳
[导读] 绘本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成的儿童文学作品,既有文学内涵,

        房琼芳
        昆明市西山月光宝盒幼儿园   650228
        摘要:绘本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成的儿童文学作品,既有文学内涵,又有色彩丰富、形象鲜明的图画,蕴藏着众多可借鉴的优秀美术资源。以绘本为载体开展陶艺活动,丰富了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培养了孩子们乐于观察、乐于想象、乐于动手、乐于创作的情感,为我们的陶艺创作带来鲜活的生机。
        关键词:绘本  载体   陶泥活动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在众多的载体中,绘本以其图像简约直观、趣味性强深受幼儿喜欢。从美术角度来说,绘本中的图画具有美术表现语言丰富多变,艺术表现形式不拘一格,色彩运用大胆协调等特点。其中蕴含点的舞蹈、线的律动、面的张力、色彩的渲染,能给正处于读图阶段的幼儿带来极大的审美享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绘本就在幼儿的身边,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儿童读物。我们认为可以借用和挖掘绘本中的优秀美术教育资源,拓展绘本的艺术育人价值,将绘本运用到美术教学中,从而在美术陶泥活动中开展起来,开辟幼儿园美术教学新途径。下面就以大班绘本美术活动“花格子大象艾玛”为例,分享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园美术陶泥活动的几点思考。
        一、多元解读绘本,寻找最佳美术切入点
??绘本中蕴藏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可利用的美术元素很多,实践中需要立足幼儿的实际水平,引导幼儿多元解读,感受色彩、线条、构图,造型等艺术语言运用的精彩。当绘本中既有完美的构图、漂亮的色彩,又有个性的创作手法时,我们需以幼儿的主动发展为根本,削枝强干,有取有舍,从中寻找最佳创造的切入点。
“你见过大象吗?他们是灰色的吗?有一只花格子大象,叫艾玛,可是有一天,艾玛开了个不得了的玩笑,他把自己的花格子变没了……”艾玛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艾玛踩高跷、艾玛捉迷藏、艾玛打雪仗、艾玛化装节…… 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甚是打动人心,风趣幽默的故事情节、艾玛滑稽可爱的百变造型,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从美术视角分析,该绘本具有较高的美术教育价值。
        1. 赏读艾玛的与众不同,感受色彩的对比。一群青灰色的大象中间站着一只布满各种颜色的亮丽花格子大象,形成素艳的强烈对比,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大象的灰与艳并置,让艳者更艳,灰者更灰,更突显了艾玛的亮丽。故事中艾玛的百变造型、画面图案丰富多变,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幼儿欣赏大象身上不同的花纹,体验色彩与图案的精彩组合,为后期陶泥作品上色做铺垫。
        2. 赏读有趣的故事情节,打开幼儿想象的翅膀。绘本生动讲述了花格子大象艾玛和黑白格子大象韦伯,以及它们和同伴间发生的许多有趣故事:艾玛与蝴蝶、艾玛踩高跷、艾玛化装节等引人入胜的故事,深受幼儿喜爱。还会有什么好玩的故事发生呢?以此为切入点,让幼儿创造专属于自己的艾玛故事。
        二、交流审美感受,讨论创作想法
??根据活动目标的设定,我们选择其中的大象造型作为活动切入点,借助有效提问,把故事情节中花格子大象的造型变化作为讨论交流的重点来赏读,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如故事情节的连续性、花格子大象的心情,行为和变化等。幼儿在这个环节把自己对画面的理解、感受以及一些创作的想法分享给同伴和老师。活动通过对话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建立初步感知,拓展幼儿思维,建立从赏读到创作的支架。
        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去表达,不会担心和害怕。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想法是给幼儿大胆表达的最大鼓励,也是创意表现的基础。引导幼儿交流时,可以用“看到了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你觉得还可以怎样”等开放性的语言,提示幼儿寻找感觉,帮助幼儿开阔思维,把心中所想挖掘出来与他人分享。
        三、操作材料创意提供,引导幼儿多样表达
        孩子爱好艺术活动首先是对材料感兴趣,材料的提供直接关系到幼儿参与活动的原始动力,更关系到幼儿作品的表现效果。平时孩子绘画的工具常见于水彩笔,水粉或纸工等,小朋友的绘画作品多是以平面的展示,似乎缺乏了新鲜感和兴趣。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中,故事主角花格子大象艾玛和黑白格子大象韦伯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和同伴间发生的许多有趣故事深受幼儿喜爱。

于是我们选取其中的故事情节“艾玛举办化装节”,将其放大延伸后以纵向推进的方式深入研究。引导孩子们多元解读、多元感知,设计了以艾玛举办化装舞会的游戏情节贯穿始终的陶泥立体的创意美术活动,让幼儿在读完绘本后动起手来,尝试用陶泥的多种技巧揉、搓、捏等作画方式塑造艾玛和韦伯的不同形象,从而喜爱融入自己的创作中,欣然地走进艾玛的世界,满足幼儿大胆表达的愿望。
        四、寻找喜欢的形象进行陶泥制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绘本中孩子们喜欢的形象就是培养陶泥兴趣的源泉所在。我们选择绘本中的主人公大象艾玛,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小朋友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创造自己心目中的大象艾玛。在陶泥制作的过程中,满足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回味,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为陶泥活动的开展准备前期经验,在不知不觉中幼儿练习了陶泥制作的技能,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加深了孩子对绘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由此激发了孩子主动学习和自由创作的兴趣。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很容易对绘本中的形象产生强烈的美术兴趣。
        案例分析:
        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中,大象艾玛的百变造型是幼儿关注的焦点,我们通过引导幼儿赏读艾玛身上色彩与图案的精彩组合,“我为艾玛做花衣”活动应运而生。活动目标为:设计一款与众不同的外套。针对目标,引导幼儿欣赏绘本中大象身上丰富多彩的花纹、图案,说出自己的感受,提高幼儿对图形元素的感知,然后引导幼儿运用经验迁移、个性创作等方式,尝试用泥捏出各种形状进行装饰大象的衣服,小朋友很会应用平时已学过的花、叶子、几何图形等进行组合装饰,为艾玛设计参加化装舞会的服装,设计的个性独特。
        幼儿带着为艾玛化装舞会装饰会场的任务——“制作艾玛花灯”进入第二次创作活动。每位幼儿可以轻松自如的制作出艾玛,小朋友还学会了合作完成一个作品,六位小朋友的作品组合在一起,做成一盏花灯,装扮化装舞会会场。活动通过制作与众不同的花灯,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制作立体陶泥作品的乐趣。这个活动让幼儿的美术创作从平面走向立体,从独立表现走向与他人合作。
        在制作好的陶泥作品上进行装饰,有趣而又不常用的美工活动往往能吸引幼儿的眼球,带给幼儿神秘感,新鲜感。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在陶泥涂色活动中,孩子们应用对色彩渐变、冷暖色调、黑白与彩色的对比感知及色彩运用进行创作。不仅尝试了新的创作手法、感受不同的创作乐趣,而且,小朋友通过色彩的呈现充分理解绘本中的情绪变化。
        整个活动由绘本中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切入口,在游戏情境的引导下,幼儿创作的陶泥作品是完整的,立体的,有故事情节的。形式呈现的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艾玛世界。幼儿在作品中似乎也融入到艾玛的趣事中。
        幼儿美术教育不仅是一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更是一种创造教育。在艾玛系列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策划的场景准备多种创作形式,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应用陶泥把对艾玛和韦伯的喜爱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不同的表现手法以及多变的活动形式带给幼儿更多的新鲜感。同时引导幼儿尝试了解陶泥的特性,在尝试的过程中与幼儿共同讨论陶泥的不同技法及注意事项等。
        一个完整的美术活动,作品呈现环节不容小觑。因为美术作品的创作是幼儿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每个幼儿都希望通过作品展示自我,增强自信。选择恰当的形式呈现幼儿作品能为作品增色添彩,成为活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满足幼儿被肯定的愿望,享受不同作品带来的艺术魅力。教学实践中,我们选择绘本结合陶泥活动,与幼儿一起创作艾玛化装节的场景,将幼儿亲手创作的艾玛系列活动中的作品以陶泥呈现的立体形式组合在一起艺术地陈列出来。一个个活生生故事中的主角形象艾玛出现在幼儿园楼道墙壁上,激起幼儿、老师、家长的强烈兴趣,带领大家走入艾玛的世界,让书本中的人物走进幼儿生活,并与绘本主人公游戏、玩耍,更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冲突,让更多的人关注幼儿的作品。
        作品是幼儿的劳动成果,成人经过反复欣赏和仔细聆听孩子说“画”,可以读懂幼儿的内心,选择恰当的方式艺术地呈现作品,让幼儿在相互欣赏中不断获得成功感与满足感,同时获得美的感受与体验。
        当陶泥遇上绘本,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幼儿的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园陶泥美术活动,将绘本中的美术教育资源运用到陶泥教学中,在拓展绘本丰富的艺术育人价值的同时,为幼儿园陶艺教学开辟了新途径,给孩子们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艺术殿堂,引领幼儿走向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的艺术之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