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新敏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龙门实验学校 450100
摘要: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小学语文习作课是小学生今后创作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在开始写作阶段有一个好的基础,继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本文的讨论的重点。在小学语文习作课中采用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来提升写作热情,激发写作灵感,从而发挥创作想象力和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课;指导策略;情境教学
一、情境教学在习作课中的应用
(一)构建生活情境,触发写作灵感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告诉学生怎么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小学作文要紧密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学会观察,触发写作灵感,让作文充满生活的活力。例如描写关于冬天的作文《冬天到了》,现在正好是冬天,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上下学的路上仔细观察冬天的特点,看看冬天的树和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冬天的雪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些直观生动的观察,让学生积攒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
(二)感受音乐情境,强化写作感受
音乐是灵感的来源。用音乐来引导学生写作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老师在挑选音乐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取适合学生年龄段的音乐。比如写关于感恩节的作文,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感恩的心》,让学生对亲情的理解更加的深刻,同音乐来调动情绪,让写作更加的真实和感人。
(三)创建故事情境,拓展写作思路
听故事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事情,语文老师可以结合所学课文,围绕课文内容,让学生去构思,丰富写作内容,拓展写作思路。;例如讲到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课文讲述了在狼牙山上,五位战士为了完成掩护任务,将敌人引到了狼牙山上,将手中的子弹打光后,毅然决然的跳下狼牙山,英勇就义。这个故事让学生们印象深刻,也能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老师这时候可以告诉学生:当下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铭记先烈们的英勇事迹,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然后老师让学生用《铭记历史》为题目写一篇作文,来感怀革命先烈。
(四) 课堂上创设小实验,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的形式如:折纸、剪纸、染纸等等。它是培养小学生动手、动脑,启发习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引导小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培养小学生认真观察、对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形成立体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手工制作可以与绘画结合起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小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发挥其制作与装饰的能力。例如:在折纸完毕后,可引导将作品贴在底纹上,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新意的形象,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同时想象力、探索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她们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从而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情境教学的指导策略
(一)情境教学的选择策略
教师在选择情境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吸收能力等方面来制定情境教学。第一,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思维比价活跃,在进行情境教学来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对情境的设定要有一定的思辨性,让学生能够展开辩证的思考。第二,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写作的基本知识,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表达真情实感,在情境教学中要创设引人思考的情境。第三,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心理层面已经相较于成熟,在情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真实的表达出来,这样写作的内容才会更加的真实。
教学情境的设定要直观、写实、逼真、形象,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效率。情境教学的选择要有趣、贴近生活、激发灵感,引导他们捕捉转瞬即逝的写作灵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爱上写作。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的作文,老师在情境教学中,要设立真实自然的情境。真实自然的情境可以触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老师要在自然生活中选取典型的、符合主题的情境,例如需要描写小草发芽,就要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观察感受小草的生命力。
除了从自然生活中选取情境外,还可以创立虚拟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采集图像、声音、视频等,激发学生的感官,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教学,可以优化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融入情境的引导策略
小学生由于年级小,生活阅历浅,在观察方面找不到方式方法,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学生多角度。循序渐进的观察,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一,按照顺序观察。按照顺序观察写作才能有条理,思路清晰。顺序可以是从小到大、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例如观察人物,要从人物的头部开始,依次进行观察,从而描写出来。第二、观察需要抓住特点。观察不能浮于表面,要通过观察表面来看到其本质,抓住其特点,这样写作才能更加的深刻。
情感的激发才能创作出作文的灵感。老师要引导学生以境唤情,在情境中体验情感。唤发学生对写作热情的渴望。将激发出来的情感运用到写作当中去。当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时,才能引发情感的共鸣。
(四)写作过程的指导策略
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被分开的,老师不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也缺乏表达的信息和勇气。在写作过程中,语言表达和写作是分不开的,只有借助语言的表达才能积攒词汇,整理思路。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凌乱复杂的事物中挑选重点,进行写作创作。借助语言的表达可以理顺思路,扩展写作范围,达到语言和写作的融合。
结束语:在老师引导学生的写作时,要摒弃传统的写作方式,重视学生的体验式写作、情感式写作。让学生参与到情境教学中去,通过创设情境,来丰富写作素材,提升写作热情,扩展写作范围。让学生在观察、体验、思考中写出真实情感的作文。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田野上的花朵”对话:情境教学的萌发[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03.
[2]莫晓娟.小学情境作文教学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
[3]王海红.小学情境作文教学的创设途径[J].教育革新,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