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程丽丽
[导读] 初中阶段,学生之间的学习情况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差异。语文课堂上因为学生每个人理解和记忆能力的差异

        程丽丽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中学  山东 淄博  255161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之间的学习情况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差异。语文课堂上因为学生每个人理解和记忆能力的差异,学习层次也参差不齐。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学习能力,给他们明确的学习内容并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收获,这应该是成功实施有效课堂的基本标准。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分层教学
         
        每个孩子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从而表现在课堂上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也均有差异。学生进入初中之后,随着学科的增多和知识难度的增大,学生的两极分化情况会逐渐明显。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的成功的乐趣。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点呢?近几年,很多专家和老师对分层教学做了许多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初中学段的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之一。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协调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置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相互适应的教学策略。在这方面,我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并进行了尝试。经过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以下的观点和认识。
        一、全面摸底,识别差异
        就初中语文课而言,虽然从内容编排上变化不是很大,但是背诵篇目增多,难度增大,阅读理解与写作的要求也提高很多。就刚进入初一的学生而言,面对突然增多的科目,一下适应还是有些难度。而对于那些基础原本不佳的孩子而言,如果按整齐划一的标准要求他们,他们的自信心势必会受挫,甚至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从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然后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但这个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我多年的教学观察,在现代文和文言文学习中,有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别还是比较大;有的学生识记能力较强,理解较弱,有的则反之。因此,在老师对学生逐渐深入的了解中,层次的划分可以灵活调整。
        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让学生自己确定层次,自主选择学习任务与完成目标。当然,这需要学生有比较强的学习自觉性。
        二、针对学情,分层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应该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在备课时要针对学情进行分层设计,体现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与学生实际相适应。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而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根据语文学科的课程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过程与方法也应该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分层主要体现在知识能力与作业的设计上。
        比如学习《桥》这一课。对这一课的学习目标,刚开始我做了如下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描写雨和洪水的句子。2.学习理解生字词“咆哮、狞笑、放肆”等,会读“揪、豹、瞪、呻、淌、膛、搀、祭奠”等。3.品读1——8自然段,感悟洪水的环境描写对烘托情境、衬托人们的恐慌以及老汉的镇定、沉着的作用;感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4.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其中,目标3是难度较大的一个目标,对于学习基础稍差的学生来说,可能很难完全掌握。但是,对于烘托、衬托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却是需要了解一些。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提醒部分暂时理解不了的同学,记好笔记,课后可以慢慢体会。目标4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无论学生处于哪个学习层次,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引导他们有一点自己的体验。


        对于作业的布置,内容可以进行一些明显的分层。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完成相应的课外阅读训练;中间层次的学生则可以摘抄一些文中的语句,做深入品味并进行仿写。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积累词语,摘抄句子。
        分层除了是作业内容的差异,还可以是作业质量的分层。比如还是《桥》这一课的作业。全体学生必做作业:1.字词积累巩固。2.写读后感。读后感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难度,但这里的分层就体现在对作业质量的要求上,有的学生写的深刻,有的学生可能写的浅显。  
        针对学生的作业,老师的单独指导也可以分层。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老师可以从构思、立意、内容、结构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对于稍差的学生,则可以从用词造句上进行指导。但无论学生写的多与少,好或差,都会通过写作获得对文本的一点更深刻的感知。
        三、因材施策,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但我们教师却经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警句和“头悬梁、锥刺股”等故事来激励学生用功学习,很少考虑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愉悦和快乐。
        学生对所学科目有没有兴趣直接影响其学习表现,导致学习成绩的差异。语文学科的独特特点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海阔天空,百川汇聚。不但内容上具有开放性,教学方式上也是具有多样性。读,问,说,唱,课堂可以有多种形式。新时期的教学,更具有这种特点。
        语文教学还不仅仅限于课堂。各种语文活动的开展也可以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语文学习又无处不有。结合语文这个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与爱好。进行合理引导,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那么,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会逐步提升。
        我曾任教过这样一个班级:班级里的学生很活泼。有四五个学生每次读课文的时候都是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处理的很好。读课文时,因为她们几个的带动,其他同学的朗读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学到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时候,我就在班级组织开展了主题为“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活动,结合课内诗歌的主题,对应选择了课外几首主题相近的诗歌。我将所有诗歌进行了分组,然后有那几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分别组队,从所给的诗歌中选择一组准备朗诵。
        因为是学生自己挑选组员,班里有5个稍差的学生没有被选到任何组。借此机会,我先找这几名同学谈心,首先引导他们分析没人选的原因,然后鼓励他们自己组队,我亲自给他们找配乐,亲自进行指导。在我的鼓励下,这几名学生的自尊自信被充分调动,训练中,非常积极主动。在最终的比赛中,他们的表现虽不是最佳,但是也赢得了肯定和掌声。
        从此,语文课堂中,凡是有朗读朗诵的环节,看那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自然地端起书本,挺直腰身,非常投入的进行朗读。包括那几名相对落后的孩子。
        借着相应的活动,发现学生的特长,或者借着学科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一点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应该是有长久之功的措施之一。
        分层教学虽然对部分学生来说有很多好处,但是人的心理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坚强乐观,有些则脆弱自卑。教师必须充分摸清每一名学生的性情特点,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根据学科特点做好学生分类指导,充分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克服不同的阻碍和困难,使他们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这样,课堂分层教学才应该算是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分层教学的弊端也时有显现。对于部分学生来说,降低了学习目标的难度,让他们“跳一跳摘到了桃子”,但是,他们长期“跳”的低,可能就很难再“跳”的高了。今后,对于分层教学体现在对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方面,还需继续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郑兴良: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J];教育评论;2001年02期
[2]邱厚远:浅谈语文学科中的分层教学;《当代教育》;2011年 第2期
[3]陈丽: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谈分层教学的最高境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年(卷),期2014(000)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