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秋菊
海伦市海北镇中心小学
从教二十年,期间会遇到各种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问题。然而近些年来,班级中却悄无声息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离异家庭的孩子。而这部分单亲家庭中孩子的教育问题在重多问题中最为突出。对他们的教育也成了我关注的重点。
我现在所带的这个四年级的班里,有个叫周鑫杨的男孩。似乎所有单亲家庭中孩子所能出现的问题都在他的身上得到了聚焦。
一、分析问题 找出根源
周鑫杨一个只有11岁的孩子,却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的宠爱。离异后母亲远走他乡,对他也是很少问津。也从来没有与我有过任何方式的联系。唯一可以给他些许安慰的父亲与他也是聚少离多。父亲再建家庭现在的妻子又不知晓他的存在。无论他喜不喜欢都没有选择的不得不与体弱多病的爷爷生活。
长期缺失爱的生活让他很没有安全感,慢慢地形成了自卑、孤僻、封闭自我的性格。正因为他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比同学少,导致他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认为自己比别人差。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活动中都缺乏自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总感觉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人,即使心里有了答案也没有勇气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这种对现实的不满心理让他在游戏中可以得到情感上的发泄。他整天沉迷在游戏中,还会经常画一些游戏中的人物或装备。
父母感情的不和,家庭的分裂,让他感受不到这个年龄该有的温暖。与他接触的这一年里,从来没感受到家人给他的特殊的关心。开心时没有人与其分享,生病时没有怀抱可以依靠。即使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六一活动中也从来没看见过他的家人的陪伴。这与别的孩子家长左拥右抱形成了显明的对比。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怎样的一种伤害。我想他的家人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
没有人护他周全的成长经历,让他更加封闭自我,把自己对家人的不满转化为对老师、对同学的冷淡,甚至是敌视。他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欲望掩盖起来。不轻易相信别人,不愿意与人交往。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对集体和他人的事漠不关心。我常常看见班级的角落里一个孤零零的身影半躺在课桌上,不言语,不与学生或老师做任何的互动。整个画面好似静止,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允许任何人走进。
生活上如此的消极面对,学习上更毫无兴趣。早晨很晚的到校,懒散却是很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无论我强调多少次,他甚至都不愿意把书本拿出来。课堂笔记不做、家庭作业不写。但如果他愿意偶尔参与到学习中,他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那时会发现他是个特别聪明,接受知识的能力特别强的孩子。但更多的时候是他不愿意。
渐渐地我发现了他的变化,他不再安静的做个被遗忘的人。可能是对现实的逃避,他开始沉浸在游戏中。随之而来的是他品行上的变化。脾气暴躁、憎恨情绪、小偷小摸、损害公物、顶撞老师,打骂同学,甚至脱离集体等一系列的恶习在他的身上慢慢的滋生。
二、家庭、学校协同作用对其不正确的人生观进行正确的引导
作为老师看到他的转变是一种心痛,更觉得是自己的失职。总是希望他能得到更多人的关爱,能够比别的孩子多一份坚强和自立,能够拥有一个健全的心智和正确的人生观。虽然一直关注着他的成长,但只是单一的与其父亲类似告状似的沟通。并没有效果,因为他的父亲一年也很少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回到爷爷家与孩子好好的沟通一下。
他只是个孩子,单纯的想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的学习生活。但因父母的原因而让自己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所能得到的享受,远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我是一位母亲,有缘遇到这样一个单亲家庭中的“问题”孩子。
我决定从自身做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去挽救这个徘徊在边缘的孩子。
(一)给予爱的点滴 走进孩子心灵
当我主动靠近他时,发现他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不容易让别人走进他的内心。于是,我创造了很多次只为他创造的机会。我不从学习入手,而是集体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帮助我分发作业,带领其他孩子去打扫分担区,运动会时多派他出几个比赛项目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他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让他知道他在老师心中并不是被遗忘了的。渐渐地我发现他有意无意的走过我身旁,偶尔也会怯生生的和我说话,虽然大多是告同学的状,但我知道他已经开始把自己当作这个班集体的一份子,开始慢慢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来。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知道自己必须抓住这个机会。于是,我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工作,打通了孩子父亲的电话。这次不是告状,是想放下老师的身份,与他真诚的交流一下孩子的问题。在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的办法。
他的父亲先是反省了自己作为人父的不称职。但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表示很无奈,有放弃任其自由发展的想法。我知道他疼孩子,但因为现实的原因他又不知道从何入手去管理孩子。在商讨之后我们决定让孩子的父亲从多回家回到孩子身边多关心他从他的生活入手。让孩子感觉到父亲的爱。他也深刻的意识到这个时候如果再不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那他和孩子将会有一个不敢想象的未来。
父亲对孩子的关心在他转变过程中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说明在一个孩子心中,家庭成员给予的爱是高于一切的。他开始一点点的打开心扉,偶尔会在我空余的时间来到我面前和我说今天爸爸回来了给我买了苹果,他很开心。毕竟是个孩子,他的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幸福。慢慢的我和他甚至是他和同学们也可以在一种彼此信任,轻松的气氛中交谈了。也发现他开始有了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了自己的小小的朋友圈。
(二)发动同学、课任老师的力量形成帮扶在学习上给予助力
为了拉近他与同学们的差距。我和课任老师沟通,让其在课上多提问,多表扬。让他有一种荣誉感、自豪感。感受到自己在这个集体是被平等对待的。我也让同学多与其玩耍,在学习上多给予帮助。特别是我设立了学习小组,有意安排了他喜欢的一名同学。这样在家也可以一起写作业,互相帮助,让他的成绩一点点的提高,对学习产生兴趣。同学们开始可能是因为我的“安排”而被动与他靠近,但慢慢的孩子们也发现了周鑫杨的转变,发现了他的优点,也都会主动地与他交往,这对周鑫杨来说是大家对他的一种肯定,也让他更有信心去改掉自身的恶习。
在学校我可以面对面对其帮助。回到家里我充分发挥微信,钉钉的作用,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特别是这个疫情期间,因为父亲不能时时跟在他身边,年迈的爷爷又对线上学习不了解,不会操作。我就通过视频指导他操作,因为长时间我给予的爱,他现在对我已经不排斥,他会认真的听我的辅导学习,排忧解难。我想这就是他对我的信任更是依赖吧!
(三)辛苦的付出 定会收获惊喜
现在的他虽然不是班中成绩最优秀的那个,但他却是让我最感动的一个。因为我看到了他的努力。他的付出换来了成绩的提升、恶心的改正。他逐渐的找回了自信,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阳光男孩正微笑着向我们展示他坚强独立的一面。他的改变就像一面镜子,给其他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三、触动心灵 感同身受
通过对周鑫杨同学问题的的疏通,我深刻感受到我们做教育的人,有时候真的要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身段,走进学生内心,拉进与他们的距离,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困扰,特别是像周鑫杨这样的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更应该给予更多的爱。在排忧解难中与其建立感情,用爱融化他们心中一切的冰冷。让他们知道得到别人的爱不再是一种奢望。在集体生活中,在社会大家庭中他们也是平等的。只有我们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协作对这样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帮助,那么单亲家庭中孩子的问题就不会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