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美术教育教学创新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李新光
[导读] 随着美术新课程教学的持续深入推进,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李新光
        山东省齐河县清华园学校山东齐河251100
        【摘要】随着美术新课程教学的持续深入推进,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新课程下,初中美术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和思路,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创新引领艺术之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发挥美术的美育教育功能。本文分析了新课程下初中美术开展教学创新的意义,并以此为参照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新思路,以期为初中美术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教学方法;创新
        新课改明确要求,初中美术课堂要满足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以提升。为此,我们美术教师要彻底改变原有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侧重美术技能和技巧的教学理念转变为综合提升学生美术审美能力和素质,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组织的学习过程中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时能够在美术领域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和提高。为了顺利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认为创新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更新教育理念,确立创新教育目标
        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美术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育目标,实现初中美术教育创新。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教师灌输式教学,没有创新意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严重制约学生的想象力,虽然在长期的学习中能够积累一些美术技巧,但是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要想改变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增强初中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把教育目标放在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力上,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此外,新课程理念中还指出,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因此,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一定要紧跟新课改的要求,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挖掘创新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把传输知识技能当做教学重点,就会限制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美术灵感。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健全,因此,教师不能用条条框框限制学生,这样就影响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虽然学生在绘画上的颜色处理和表达形态及审美都不一样,但是却表达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情感,教师要对学生的绘画作品持肯定态度,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出学生的更多绘画灵感,久而久之就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三、创新教学方式,开展个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一刀切”教育理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美术基础、美术意识、美术兴趣,然后进行教学方式创新,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接受到美术教育,让学生共同进步。

例如,在初中美术课《富有活力的运动会》的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制定个性化的需求,把主体活动分成标志设计、海报设计、运动会场设计等多个模块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心目中的校园的春天。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理念,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四、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性格跳跃、思维敏捷,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还没有充分的了解,美术课程与生活、情感、宗教、环境等领域都有密切联系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征设计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的同时确保美术教学质量,学生只有产生充分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掌握知识。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凝炼的视觉符号》美术课程的时候,如果用满堂灌的方式,会让学生不愿意听课,不能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合适的情境引入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辨认准备好的标志,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标志在黑板上画出标志的样子,例如汽车标志、服装标志等。在认识标志和绘画标志的过程中,学生对标志的理解更加深刻,还能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采用情景教学法不但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还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五、放宽教学评价,保护学生创作积极性
        美术教师要创新评价方法,不能直观的“好”与“不好”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要更多的采用“感性”评价,过多的采用专业标准衡量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就会让学生感到失落和沮丧。初中美术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非常重要,创造力源自于想象力,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比单纯的学习技能和知识更加重要,采用合适的评价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艺术源自于生活,生活丰富多彩、五彩斑斓,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造艺术,不能局限于课堂,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很多中学生思维比较跳跃,有的甚至堪称“离奇”,但天才往往都是诞生于这些“离经叛道”中,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保护。在评价学生的创作时,应该体现出包容性,适当降低“期望值”,发掘学生的亮点,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比如,在《广而告之》一课,教学生设计“海报”,笔者事先列举几个范例,如何调整文字的位置和格式,如何搭配图文、标题等,然后要求学生自主动手设计,在学生完成设计后,笔者一一进行检视,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非常丰富的。各式的文字搭配不同的图片,图文的搭配、图片的摆放都体现了学生自己的设想,有的甚至还加入一些网络流行元素,教师以一种欣赏的眼光评价这些设计,融入赏识教育,能够发现更多的亮点,甚至与学生互相学习,尊重与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总而言之,初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在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同时,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美术鉴赏力和审美力得以提升,使美术教学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教育体系中。
参考文献
[1]朱江.以创新引领艺术之魂——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新思路探究[J].艺术评鉴,2020,(3):139-140.
[2]殷秀兴.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途径[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5):231-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