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 325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发现身体出现危机,对于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从而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关注体育教育。高中是人生转折口,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从而忽略了身体健康,这时就需要学校来监督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加强对身体的锻炼。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是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就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
引言:高中时期学习压力过大,课程增多,知识难度增强,导致部分同学情绪崩溃。因此,学生需要定时的放松身体,体育活动是最好的选择,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锻炼了身体体质,才能够轻松的应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由于我国高中对于体育的认识不够重视,对终身体育意识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不感兴趣,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培养体育终身体育意识已迫在眉睫。
一、激发学习兴趣,鼓励体育锻炼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体育教育也被重视起来。因高中生不重视体育锻炼,对于体育价值认识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能够持之以恒,一旦受到外界影响,马上就会放弃体育活动,从而不能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就要先引起学生注意,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在,一旦对于某种事情产生兴趣,就会积极的去了解探索[1]。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都以发育完全,好胜心强,求知欲旺,教师可根据高中生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其对于体育的兴趣。以人教版高中体育与健康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体能》一课为例,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体能与健康的关系”引起学生思考,其次,在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来测试了解自身体能,主要是对自身有个初步的了解;最后,教师在从旁启发、引导、点拨与总结。体能四要素对身体健康有着促进的作用,要加强对于体育的锻炼。繁重的学习必定会消耗掉学生的体育热情,致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可以通过举办体育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其积极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培养体育意识。
二、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师资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符合高中生认知的体育教材,以理论知识为主导教学,实践性课程从旁辅导,促进教学形式一体化,在教授锻炼方法与技能的同时,也要传授一些体育竞赛规则与运动事项,同时要包括预防运动损伤的办法,以便发生问题时能够随机应变[2]。同时在教材选择上也要考虑高中生生理差异、心理素质、性别年龄、体育意识等多个方面,引导其了解基础的体育知识,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打好基础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设施,虽然我国学校在体育设备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因出现教学场地的限制,场地设置不合理,没有独立的教学空间等问题,导致了教学水平滞后,从而无法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因此,学校应加强对于教学设施的提升,在此同时也应注重高中生的安全问题,以人教版高中体育与健康第四章第五节《运动安全》一课为例,体育锻炼能够起到强化体能、强身健体、促进生长的作用,但是在锻炼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避免出现运动拉伤等情况,要注重体育健康,在享受锻炼的同时,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运动守则。运动守则能够以保护身体不受伤害的同时,进行健康的训练,了解自身状况,着装合理,场所安全,运动前要热身,避免运动过度等等,这些都是安全运动守则的要求。高中生应以此为标准,从而进行健康合理的体育运动。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在课堂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高中生了解认识体育,激发其对于体育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增强自身执教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以此来丰富教学经验,帮助高中生更好的学习体育知识,并为教导高中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校应完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教学氛围提供保障。教学设施的完善,能够一定程度的吸引学生兴趣,从而试探性参加活动。
三、改进教学方法,营造体育氛围
传统式体育教学,形式单一老旧,教学活动以跑步训练、球类运动为主,不能发挥自主运动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个人主体地位凸显出来。经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对于学生心情、精力、思维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个人情况,满足其个性化发展,从而提升体育素养[3]。在教学方式上可采用开放型教学,以高中生为主要受众体,使其参与到教与学当中,构建成一种和平民主的师生关系。以人教版高中体育与健康第三章第三节《体育品格》一课为例,体育品格主要体现在文明礼貌、互相尊重、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以培养良好的体育品质,鼓励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磨炼意志品质为主要教学目的,在体育活动中,不仅有比赛竞争,同样也有合作,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胜负观念与团体意识,能够营造出体育氛围能够帮助其更好的加入到体育活动中。因高中课程繁忙,教师可适当举办体育竞赛,以此来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释放压力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体育意识,又因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期,好胜心强,适当的体育竞赛能够激发其竞争情绪,并在竞赛中体验体育意识带来的独特体验,从而激发啊锻炼积极性,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四、丰富教学体验,提高体育意识
在高中阶段,高中生自主性强,如若依然运用老旧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高中生运动欲望。因此,应根据现实状况与高中生需求进行合理化分析,并进行个性化指导,丰富高中生的运动体验,继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体育是在生活实践与生产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在促进人们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教师应加深高中生对于体育的认识,从而主动利用体育来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以人教版高中体育与健康第五章第二节《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一课为例,体育活动是一种文化遗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从原始时期的体育活动进行讲解,使其明白体育是种历史文化,有历史保留价值,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精深的文化内涵,值得高中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继承与发展,以书本上的内容影响高中生对于体育文化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培养体育精神。在高中阶段,高中生更加注重学习忽略体育锻炼,然而,教育改革规定,应注重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其成为全方面人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好的教学经验,摒弃传统单一老旧的教学方式,同时增加体育活动,调动体育积极性,使高中生真正体会到终身体育的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应注意学生身心健康全方面发展,把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科学性锻炼,从而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基础。同时,教师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应向学生传输终身体育教学的理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体育活动中,使其从内心接受终身体育意识,从而促进体育教学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弘阳.太原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7.
[2]吴月琴.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菏泽学院学报,2019,4102:136-139.
[3]周国忠.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