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 王伟
[导读] 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主要包括独唱、合唱两方面内容,独唱对学生的技巧性以及舞台表现力等要求比较高
        王伟
        深圳市龙华区清湖小学,广东 深圳 518109
        摘要: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主要包括独唱、合唱两方面内容,独唱对学生的技巧性以及舞台表现力等要求比较高,而合唱教学中,学生可以体验多声部演唱带来的音乐魅力,同时提升学生们的群体合作经验及合作技能。团队合作能力是一个学生在当前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成长中要具备的重要能力,通过合唱教学使学生音乐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对中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期望为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在中小学课程体系中价值逐渐凸显。音乐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音乐兴趣,为学生未来在音乐道路上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更是学生在枯燥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以调节身心、放松精神的有效方法,同时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及优秀的品质也可以熏陶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音乐中的合唱教学更是对学生团队意识及合作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音乐合唱教学是中小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
        一、通过听力训练培养听觉意识
        音乐是一种通过刺激听觉而感受的艺术形式,学习音乐时如果没有敏锐的听觉作为基础,就无法快速的听懂音乐、学懂音乐。尤其在合唱教学中,多个声部之间的融合时机和效果更需要敏锐的听觉来判断,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听觉训练来锻炼学生的听觉,培养其听觉意识,指导他们掌握聆听的方法,奠定合唱基础。听觉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对优秀音乐作品的聆听,优秀的合唱作品一般旋律都比较动听,作品中的音乐表现力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更重要的是,优秀作品是合唱教学的重要素材,比如,《大海啊,故乡》这首曲子中,不同的和声、音色以及力度表达的情感就不一样,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和归纳此类优秀曲目的音色特点、演唱风格,就可以增加学生聆听音乐的经验,锻炼其听觉。其次是“立体听觉”的建立,合唱中关键的是音准、音响的和谐把握,这对学生的听辨和弦、复调等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学生建立“立体听觉”[1]。比如,《摇篮曲》这一曲目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聆听将主旋律、其他声部逐层剥离,建立纵向和声感,主要学生能听出一句主旋律之外的声部,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长久练习。此外,在听觉训练方面,教师还需要通过干扰性聆听训练来加强学生的和声体验,并通过对比性聆听训练让学生体会合唱的感染力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不断提升其听觉意识。


        二、通过歌唱、声音训练锻炼学生合唱技能
        合唱学习除了要依靠敏锐听觉,歌唱技巧的掌握以及声音的恰当运用也是决定合唱水平的重要元素。但是如果教师在授课时采取的是传统灌输式教学,多数学生对抽象的音乐知识是难以掌握的,对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学生容易接受且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我们以声音训练为例,音乐是通过声音来体现的,声音训练是音乐教学中最为常态化的内容,需要学生长期坚持,为了避免枯燥的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乐趣,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游戏来增添教学的趣味,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2]。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想象身处一片花海当中,引导学生如闻花香一般深吸气,然后再让学生轻声地以“Hm”将声音唤出,比较两组学生声音传的距离和时间,通过这种方法锻炼学生的气息,指导学生掌握控制气息的技巧,这比纯理论性的讲解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歌唱技巧的训练也是如此,需要结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创造轻松的训练方式,以达到更理想的训练效果。
        三、利用器乐解决合唱难点
        器乐在合唱教学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加以有效利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首先,在音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琴、口琴等降低学生识谱难度,比如,《渴望春天》曲目中,教师可以利用口风琴的固定高音让学生们分声部练习,待学生们解决各声部音准问题后再练习重奏,这种过渡就可以快速的解决音准问题。其次,初中生的声带处于变声时期,音域过高、过低时容易导致音准无法达到标准要求,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乐器进行模唱教学,可以在消除尴尬的同时又让学生的听力得到有效训练[3]。再次,合唱教学中还经常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有的学生单声部唱的很好,但是多声部时就会跑调,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器乐、人声合作练习的方式促进多声部和谐。比如,《森林之歌》曲目中,在学生都掌握好各自声部后,教师让部分学生利用口琴来吹奏合唱旋律,其他学生伴随合奏哼唱各自声部,再引导学生将音准、音程转移到合唱中,就可以让学生快速的掌握二声部合唱。
        四、结束语
        中小学合唱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听觉、音准、气息等,提升学生合唱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感受音乐魅力。
        参考文献:
[1]陈晓东. 新时期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探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 2020, 000(001):50.
[2]柳承娜. 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J]. 华夏教师, 2020, 000(007):63-64.
[3]曹素珍. 优化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研究[J]. 中外交流, 2019, 000(005):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