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平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英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有着广泛应用,各大用人企业也都极为重视对英语应用能力人才的关注,并将英语能力作为岗位招聘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为促进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加强择业保障,高职院校就应及时进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培养出更多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职业能力
引言:
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其开设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使学生的应用能力、综合素养,同时给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但受到各项因素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忽视了自身的教育特征,未重点考虑各类人才的基本需求,只注重专业课教学,导致英语教学和专业学习之间的贴合度较低,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交流和实际应用能力。对此这就需针对实际情况,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专业需求入手,进一步改革和创新英语教学模式。
一、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其教学模式并未将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基本需要体现出来,未和其他院校的教育目标区别开,也没有展现出高职育人的要求,无法满足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主要进行理论教学,未将学生职业发展需求融入进去,没有根据职业背景开展相应的英语交际训练,导致学生职业英语技能水平过低。有些高职院校甚至只将英语看作一门公共课,没有认识到英语的特殊地位,更没有根据职业教学改进教学模式。
(二)教学内容缺少职业性
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应从学生的实际职业成长需求着手,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教学内容的职业性特征并不显著,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1]。尤其是在全能型与综合型高职人才培养理念之下,其教学内容更是缺乏实用性,无法使学生在职业英语环境中进行应用,十分不利于实际交际能力的提升和强化。
(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
在部分院校的部分班级中,有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依然是传统填鸭式。即只注重理论知识灌输,讲授重点词汇、语法和翻译文章,同时以板书、教材和听录音或看视频为主,英语学习环境较差,导致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同时降低了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模式革新原则
(一)因材施教
在教学模式革新探索中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着手,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其英语学习需求,提升英语实践能力。同时依照学生职业需求,因材施教,制定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案,提供多类型的英语活动模式,依照学生需求实施指导。
(二)灵活应用教学方式
一是依照学生现有的英语能力,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划分,在理实结合的基础上,科学地划分好实践的比例,从而在巩固基础能力的前提下,促进学生职业发展[2]。二是注重实践空间创新,通过互动讨论、情境教学等模式强化教学的创新性。三是实现课上课下全面沟通,优化英语教学偷袭,全方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注重英语能力强化
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在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所以这就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从其职业发展着手,强化英语能力。同时全面改革当前的教学体制,增加一些英语实践项目,创建英语学习情境,在融入职业英语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未来需求,开展职业英语教育。
三、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来说,应在课堂上进行分层、分段、分模式,并在课后开展英语选修课程,开设第二课堂,帮助学生进行课下自主学习。
(一)分层教学
该模式和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存在一定契合性,只有依照其英语成绩开展分层教学,建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班,才能够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英语知识体系,拓展其英语能力空间,掌握相应的学习目标。同时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出不同的班集体,依照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在改变传统班级授课模式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英语教学班。比如可以把学生入学前的高考英语成绩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依照实际情况划分英语教学班,然后根据划分班级的差异使用不同教材、不同教学方式及不同教学进度,实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
(二)分段教学
该模式主要是将高职英语教学过程划分为几个不同阶段,即按照其学期数量进行阶段划分。第一阶段,即基础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并针对理论内容进行集中讲授,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实际沟通和应用能力。第二阶段,即职场英语阶段,要求学生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把教学重点放在集中培训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上。其中主要侧重各行业都要应用到的英语知识和实际的应用技能,使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够掌握相应的英语技能,给后续的进一步强化夯实基础。第三阶段,即行业英语阶段,在这之中教师应重点依照各个专业的实际需求开设针对性的英语课程,确保其课程内容完全和其专业紧密相关,使学生可以深入学习和本专业相关联的英语专业知识,最终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及沟通交际能力[3]。
(三)模块教学
该模式主要是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和未来岗位的实际需求,给学生开设各种基础英语及专业英语模块的选修性课程。在这之中基础英语技能包含英语听说、英语课外阅读、高级英语、写作与翻译等;行业英语则可以开设营销英语、文秘英语、机电英语、金融英语及物流英语等课程,以此最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职业英语学习范围,充分了解和掌握各行业的实际英语知识[4]。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对此这就应结合时代发展,重新确定出英语教学目标,积极完善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法及手段。以此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充分认识到职业英语能力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成长为具备英语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怡. 对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几点探讨[J]. 新校园:上旬刊, 2018(5):48-48.
[2] 沛 李, 洁 熊.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2020, 3(7):74.
[3] 焦美莲.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措施解析[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8, 000(006):P.104-105.
[4] 吕春杨.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探析[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017(00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