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艺》——教学案例 探究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蔡明菊
[导读] 校外教育基地层出不穷,各具特色,作为非专业的基地教师,压力和机遇并存,努力开发探究适合学生学情的,学生和自己斗喜欢的充满生机活力的,

        蔡明菊
        山东省日照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
        [背景]
        校外教育基地层出不穷,各具特色,作为非专业的基地教师,压力和机遇并存,努力开发探究适合学生学情的,学生和自己斗喜欢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以培养学生独立创新能力为主的特色课程,迫在眉捷。
[教材分析]
《中国结艺》项目简介
        中国结艺起源于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它的意义在于不仅促进了盘扣的美观化、多样化,而且在服装、服饰以及居室的设计与点缀上也已经逐渐趋于形象化.。
《中国结艺历史变迁》
1、文字的前身(具体内容见课件)
2、穿着的习惯(具体内容见课件)
1)服装
2)玉配
3)应用
4)妇女佩件
3、近代:结绳艺术  见课件
4、现今中国结艺  见课件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喜欢动手制作,渴望获得成功。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以学生自主活动、探索、体验为主要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自信和快乐。
[设计意图]
        中国结艺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经过几千年历史变迁,绳早已不是记事的工具,它从实用绳结技艺演变成为今天精致的艺术品。                                 本活动除了继承和弘扬这一民间艺术外,更主要的是希望学生在学习制作的过程中,学会发展美,欣赏美,创造美,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丰富经验,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与人合作、勇于创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创作和合作分享的快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各种节编制方法。初步了解我国独特的中国结文化。了解中国结的编制原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形成自主获取相关信息和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初步掌握操作技能学习和技术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技术交流;以行引知,以知导行,让学生从本次活动中,学会更好的走进社会和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技术、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效率意识、审美意识等与技术相关联的基本意识;引导学生对中国结这一传统工艺门类形成积极持久的兴趣,形成尊重,敬仰,热爱,传承民族传统工艺的愿望和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对“各种(结)”文化内涵的理解;二常用结编制技术的掌握。
2、教学难点是自主设计完成构思独特的中国节作品(中国节,挂件,手链,饰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和多种式样的结艺作品等;实物展示供学生现场浏览。准备不同颜色的丝线、剪刀教具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引出课题
播放课件,优秀的中国结艺作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美不胜收,跃跃欲试。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教育。自然引出课题:中国结艺。
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展示实物中国结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激情。
二、小组活动总结
1、 交流、总结   ,建立编制中国节的兴趣和信心.
课前分好组,4到6人一组,组内相互交流,总结。评选组长,分好工。
2、 反馈
引发问题,播放课件。观看视频过程中让学生注意以下问题,中国节的由来?特点?种类?编制方法?注意事项?
组内交流,各组间抢答式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各小组回答:观后感: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结”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亲密、团结。情感升华,抓住时机进行爱国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中国结的由来?
中国结的特点?
中国结的种类?
活跃课堂气氛,学生跃跃欲试。激情满满。小组内成员之间合作的也非常默契。为后面的节艺制作互相学习,合作学习,组间竞争,打下了基础。


三、 制作
1、 前提
导言:
我们已经了解了中国结的有关知识,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啊?引发问题
生答:想。
师问:有同学会编中国结吗?
生答:不会。
师问:每一件事只要我们认认真真的去做,就一定能做好。那你们有信心编好中国结吗?
学生兴趣高涨,响亮的说好。
[启迪学生树立自己动手、战胜困难、勇于创新的坚强意志。为学生打气加油!]

2、材料和工具
(1)线材:选择线的质材、外形、适应中国结整体美观为主要重点,中国结的特点是用线盘绕交叠产生有规律的纹理效果,所以线的选择就是将此特性加以强调。
(2)配饰:所含范围包括形式多样的作品,大到墙壁挂的,小如身上戴的,可根据造型需要按使用性质加以设计、安排。
(3)穗:一个完整的中国结造型往往与其结体组合下方的配置技巧有着密切关联。穗子线又叫文化线,它还可以当绣线功能缝制珠子、结体等,因为颜色相同,可省掉找寻同色绣线的麻烦,只要在文化线尾端拉出线缕配合穿针器即可,且不需要打结。
(4)配件:除中国结主体配饰之外,其余皆属此类。
(5)包装:好的作品,配上好的包装相得益彰。除一般的包装盒外,还可以裱框方式把结体装裱起来,将作品衬托得更突出、高雅。

制作工具可分基本工具与特定工具:
(一)基本工具
1.剪刀(锋利、尖嘴较适用)
2.尺(布尺、卷尺、硬尺皆可)
3.结盘或插垫
4.专用钩针
5.打火机
6.镊子或尖嘴钳
7.透明喷漆
(二)穿孔工具(特定工具)
1.刀片(美工刀、铅笔刀)
2.强力胶
3.透明胶带
(三)缝珠子工具(特定工具)
1.针
2.穗子线(文化线)
3.穿针器
(四)锦心穿绕工具(特定工具)
1.毛线缝针或发夹
2.胶带
3、制作前的准备
(1) 洗净双手。
(2) 将每个线头、线尾、须线处理好。
(3) 把准备好的整套材料单独装在一个容器里面。
(4) 准备好一口气把整个产品编制完毕,避免各种突发事情干扰。
4.中国结制作 5步骤
制作五步骤 -- 筹、编、抽、饰、定形
(一)筹 ( 周全的筹备是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

1.构想:

3.材料准备:

(二)编 ( 形成结体结构的过程、即所谓穿、绕、挑、压的动作 )红腰带-结艺坊中国结

(三)抽 ( 编结者的艺术涵养、心情好坏,可经由"抽"的步骤反应在作品上面 )

(四)饰 ( 装饰、修整、遮掩及补充 )

(五)定形 ( 长久保持结体最佳形态,延长作品寿命 )

5.评价
展示学生的双联结,挑选出最好和做的最快的作品。指出做的最快的作品的缺点。指出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做的好,其次是做的快。请做的最好的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打结的过程,使全部学生掌握双联结。
四、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大家了解了有关中国结的很多内容,而且还学习了一种基本结——双联结。最难能可贵的是大家互相帮助、积极动手,这种精神值得今后继续发扬。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另一种基本结——盘长结,希望大家先去找找有关盘长结的资料,并且去做一做,盘一盘。
五、作品评价
学生作品展示  组内评价  组间评价  评选优秀作品  做主学员  优秀班级
六、教学反思
1、 本项目教学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充分考虑初一学生的学情特点和生活空间,通过中国结的特点、历史、由来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仅仅学到了怎样制作中国结,如何动手编织基本结。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更可贵的是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达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甚佳。
2、 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把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使课堂结构发生变革,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做导演,配角,向课堂教学要效率,充分挖掘学生内外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活了起来。灵动起来。真正体现基地教育的特点:“精讲多动,注重实践”。
3、 教师要摆脱填鸭式教学,真正让学生脑动,手动,心动,带着激情,快乐的参与实践,渴望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取长补短,去感受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那一份成功的喜悦,并将这份快乐分享,感染给同学们,形成快乐学习的氛围。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探究新课程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创新,陶冶高尚情操,乐中学,学中做,始终是我们基地教师的目标和责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