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昕欣
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071000
摘要: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多数艺术生是自小就开始了艺术学习,在艺术练习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因此,多数的艺术生存在文艺技能较高,而文化学习能力较低的现象,这也是现阶段“艺术类”教学的困境。而“艺术概论”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的课程,旨在提高艺术生的综合素养,促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文章对艺术类大学生“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艺术类;艺术概论;改革措施
前言
“艺术概论”在高校教学内容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目前的高校教学中,“艺术概论”的课堂教学方式较为传统,缺乏新意,教师在教学时会出现许多问题。所以说,高校艺术类的教师,就应对该课程的教学方式作出一些调整,以提高该课程的内容的教学质量。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多数高校教师在教学时会忽略与现实之间的互动,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也较为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抬头率”较低。而多媒体技术在“艺术概论”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塑造极具趣味性的课堂学习氛围,利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1】。
例如,为了将学生对“艺术概论”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在为学生提供新颖学习体验的同时,也为“艺术概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高校教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会用到的教学工具,但是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制作课件的出发点是促进教学进度,节约板书时间,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点的考虑。鉴于此,教师应转变自己制作课件的理念,精进自身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二,向院方申请设立“艺术概论”的学习网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第三,创新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作的音乐作品,借助多媒体分享出去,并以此来作为学生的考核方式之一。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下,学生对“艺术概论”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其专业素养也能够得到提升。
二、运用趣味导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导入环节是整堂教学活动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教学活动的伊始部分。导入环节设计得好,课堂教学活动才会开展得更为顺利,学生在学习时才会更加积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会忽略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或是简单的代入,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并未及时被集中到学习上,拖慢了教学的进度,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2】。
例如,高校教师可以以“设疑”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借助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利于课堂的顺利开展。音乐专业通常会涉及到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教师就可针对不同的音乐板块来设置不同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导入内容时,要使其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才会将课堂导入环节的价值发挥出来。若是教师只考虑到了导入环节的趣味性,却忽略了其实用性,会导致教学内容偏离教学目标。如此一来,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必然会是失败的。
另外,教师在设计导入内容时,还应注意其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使学生可以与学习内容产生共鸣。简单来说,一位教师想要以“讲述歌手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课堂的导入,在选择歌手时,选择了70年代的歌坛代人物,学生并不了解该歌手,在学习时也是兴致缺缺,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
三、构建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高校教育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是极为强烈的,教师只有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上来,才能够顺利开展教学互动。反之,课堂教学活动就变成了教师单方面的激情讲授,而学生多数会以“低头”的姿态来进行整堂课的学习。鉴于此,高校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构建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提高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将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提升上来【3】。
例如,艺术类教师可以根据所教专业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情境体验。在陶瓷艺术专业领域,教师可以在陶艺室设计上多做一些努力,增加其浸入感;在美术专业方面,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美术展览馆进行参观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服装设计竞赛,鼓励学生通过走秀来展示自己的设计;在音乐专业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创作新的作品,并将之发布到网络平台上,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另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去听音乐演出,增强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的艺术类产业结合起来,使生活的体悟和对社会中有关艺术类工作的情景被带入到课堂中来,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有裨益。
四、结合区域文化,深化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虽然“艺术概论”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但是相较于其他内容的学习,该课程的内容还是侧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而其课程会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此外,艺术的发展与生活、区域文化是难以分离的,教师若是想让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应该对区域文化做深入的研究,使学生明白其内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音乐方面的教学时,就可以将之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融合,使音乐内容得以“落地生根”,才可以达到“蓬勃发展”的教学效果。艺术是给人以美的享受,以美的方式来完成对学生的培养。音乐其本身是具有一定教化功能,学生通过学习音乐、传唱音乐,来接受其文化内核的洗礼,继而将自己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上来。而教师在教学时,将当地的文化特色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时潜移默化的继承当地的文化,并将之传承下去。这样一来,无论是区域文化还是音乐艺术都会有自身发展的基点,同时,还利于将学生培养成更具个性的艺术类创作型人才。
结语
总的来说,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艺术类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对薄弱,需要教师的悉心教导。所以说,高校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应追随社会的步伐,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作出改变。墨守成规的教学理念、方式,是难以得到长远发展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理念,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才能够为“艺术概论”的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保障,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光明.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艺术观教育[N].中国艺术报,2020-05-27(003).
【2】王凯.突破文本,延伸课堂,建构思维——《艺术概论》课教学方法探索[J].戏剧之家,2019(09):178-179.
【3】高雅.大学生艺术感受力的培养现状与提升策略[J].艺海,2018(09):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