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
广东省恩平市恩城中学 529400
摘要:为了学生能够适应今后的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学校需要加强学生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教育,再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教材内容,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通过科学的方法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实践
引言
生物教学的评价并不只是学生成绩的高低,因为包含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高低的评价,所以就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注重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当然也可以给学生培养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其健康快乐的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时教师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途径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学术领域有关专家针对核心素养展开了系统研究,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核心素养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核心素养在我国教育领域当中的应用比较晚,教育专家针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综合了国外众多先进的学术思想,通过对比目前我国现有的教学环境以及教育体制,认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体制改革可以推动我国教育的更高层次发展。所谓核心素养其往往是通过接受专业化教育所实现的知识积累、文化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涵盖了个人的品格、思想以及情感的培养,在我国教育基础不断完善,人才素质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人才发展和成长的重要目标。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堂形式单一
生物与科学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也是高中阶段生物与其他学科的重要区别,是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利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发现生物的特点,在课堂上一味地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述。并且教师没有认识到生物的科学性与实践性,采取的课堂教学方式形式单一,导致了生物课堂枯燥无味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生物是众多知识点的汇集,如果教师没有将生物的探究发挥到极致,就会将生物课堂变成课文背诵课程,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缺乏丰富的生物教学素材
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在内容上也呈现出一定的问题,教师过度依赖生物教材的知识讲解,教材当中知识点的片面性会影响高中生对生物学科的科学认知,而学生们在课程学习中往往也只是关注生物习题的解答,会将精力更多的放在生物习题的钻研上,让高中生物教学走向误区。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切实把握生物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对于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以及生物学案例没有进行科学的渗透和分析,高中生很难明确生物课程学习的价值,以及生物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导致学生们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比较盲目。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引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从而对生物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他们比较重视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学习,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加上很多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为此,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二)创设直观情境,强化体验
直观情境创设也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技巧。自我国开始实施新课改以后,教育体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得到凸显,教师也会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实施教学措施,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提高教学质量。高中的生物教师,还需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到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幅度地提升,对于知识的探究欲望也会由此产生。例如,在《光合作用》相关教学中,教师可自己制作关于细微下光合作用的动画,或者可直接从网络上下载动画,让学生从每一帧的动画中来观察绿色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如何吸收光能,产生有机物,释放氧气的。缓慢的动画播放,形象逼真、直观生动的内容让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有了更详细的了解,这对于学生理解生物知识,全面把握所学十分有利。
(三)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生命观念
兴趣是带领高中学生感受未知空间、探索未知领域、增强个人实力、展示个人魅力最好的老师。高中生物教师就要充分发挥“生活教学法”的引导价值,让学生能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氛围中逐步培养出生物核心素养。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绍承担者-蛋白质”教学中,教师先提出生活问题:哪些食品中蛋白质含量较多?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牛奶、鸡蛋和瘦肉等食品,追问:像面包、切面等食品要添加氨基酸,为什么?点拨:氨基酸是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成分,部分氨基酸人体内无法合成。过渡:在生命活动中蛋白质有什么重要作用?鼓励他们自由发言,提出个人见解。接着,教师提问:蛋白质与氨基酸之间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归纳: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成为各种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并带领他们了解氨基酸的种类与结构特点,增强生命观念。
(四)优化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生物有很多实验任务,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形成学科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实验,为学生设置一些观察实验、探索实验、验证实验,以此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如果可能,教师还应创新、整合生物实验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学科认知。例如,在进行细胞基本结构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对某种植物的细胞进行观察,然后再将学生合理地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对于细胞结构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小组合作实验的过程中,还可以互相之间交流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的交际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得到增强。教师可在实验前,设置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如细胞结构的特点是什么?在整个细胞结构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为学生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积极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意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学情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基本素质,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才能够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关亮.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J].知识窗(教师版),2020(11):90.
[2]谭红月.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J].高考,2020(36):42-43.
[3]季浩.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1):10.
[4]骆霞琴.例析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转型策略[J].中学生物学,2020,36(09):15-16+18.
[5]林琳.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