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
玛沁县第一民族中学 青海省 果洛州 814000
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逐渐向世界传播,世界各地的文化也不断涌人中国。多元文化主义带来了许多价值,但也有其弊端。在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下,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忽视和对外国节日的热情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新一代的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来继承我们精彩的传统文化。小学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步骤,可以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来促进学生性格和素质的发展,因此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非常必要。基于此,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素质教育改革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法治观念,这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意义重大。而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融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传统优秀文化的融入。
2 研究意义
2.1 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通过网络几乎每天都在探索新事物,对成长有着强烈的渴望。与此同时,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处于正在形成的关键阶段,虽然对事物的甄别判断能力有限,但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而,亟待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同小学学生成长相匹配的内容,给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和有效帮助。道德与法治课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公民的课程。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能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引导小学学生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1]。
2.2 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必须要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并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相结合,能够在小学阶段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小学德育重要载体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提高对不良外来文化的鉴别能力,又能使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体味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吸收优秀外来文化,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3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
3.1 课堂知识深入讲解
众所周知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通过学习政治和历史,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已经蕴藏了几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通过我们后人的保留和发展,才得以更好地传承,造福我们的社会。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将传统文化列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们教师在传授学习经验,传授知识的同时,将传统文化也渗透进去,这样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在教师教学的同时,不仅能够让学生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而且老师们自己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更好的提升。例如,勤俭节约就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把勤俭节约当作一个重要的生活理念告诉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2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课改实施以来,新的学生理念逐渐渗透到一线教学中,但部分教师在自身认知视域下,将学生视为被动学习的“载体”,无法真正转变学生观。为此,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主动打破 “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师本位观,主动构建“以生为本”的观念。在备课时,教师要以学生成长为线索,将学生的所思、所为、性格、认知作为教学设计的基础条件,认真分析学生易接受哪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然后,在上课时,设计师生、生生互动思考,主动将教学可利用且学生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融入其中。最后,在课后辅导时,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思想,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学会自己学习。当然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仍然需扮演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只有综合“学生主体”“教师引导”才能正在打造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高效课堂。
3.3 注重课外实践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仅仅建立在教学课堂上是不够的,还需要积极地进行课外拓展和课外实践,让小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切身领悟相关知识,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并有效地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在“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并有效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小学生的认知里,其普遍知道乱丢垃圾是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所以教师可以以该点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保护校园环境”的垃圾捡拾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形成互帮互助的模式。如此,在这样一个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和体验,还有效地渗透了爱护环境以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利用广播站进行传统文化赏读,也可利用手抄报、黑板报、班级的学习园地,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家长也应注重孩子家庭环境的熏陶,鼓励孩子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等,这样,通过家校合作,会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熏陶中培养良好的审美,同时也可以为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兴趣。
3.4 多元化评价模式
一是丰富融入的评价内容。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评价决不能仅仅依靠考试成绩、听写、抽背与作业来检测,还需要将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日常行为习惯及其表现出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纳入评价范围。此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评价内容也需要增加,在考试或作业中优秀传统文化涉及的比例较小,因此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感触、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其的兴趣态度等多方面评定。二是完善融入的评价方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因此,要将其他的评价方式也增添进学科评价之中,如形成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多元形式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更深刻的实现对学生的评估,又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做出自我调整,特别是要及时调整学生的行为。三是确定评价的多元主体。一般而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是教师评价学生,但每个教师要面对上百名学生,几乎不可能对每个学生、学生的每一方面都进行评价,此时就需要增加评价主体,如学生、家长,形成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家长评价的多元主体评价方式。这既能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又能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自己[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积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必要的,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有效内容,将传统文化融合到其中,并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教学实际情况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应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教学,更重要的是要让教学方略具有针对性,以此让生吸取优良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营养,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此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靳亚琼.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 贵州民族报,2020-04-02(B01).
[2] 杨志晶.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 贵州民族报,2020-04-02(B01).
[3] 邱凯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34(0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