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对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启发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冯华玲
[导读] “工匠精神”作为当代各个领域都应学习的精神态度,在技工院校这样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烈的环境中更要提倡

        冯华玲
        茂名市东南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  茂名  525000

        摘要:“工匠精神”作为当代各个领域都应学习的精神态度,在技工院校这样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烈的环境中更要提倡,它不仅代表着一种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更能为学生以后踏入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指导作用。本文针对技工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出现的问题,结合“工匠精神”提出自己的改良建议,启发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师应根据时代发展不断与时俱进,培养出一代代更为优秀的国家人才。
        关键字:工匠精神;技工院校;启发
        引言:“工匠精神”这一词由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的本意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对产品的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但从更深层次讲,“工匠精神”更代表了一种坚持创新、一丝不苟、永不放弃的精神,代表了一种更为纯粹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更敬业的职业态度。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步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类技工院校十分注重各类技术型人才的技能领域培养,但技工院校的教育职责远不止在技术方面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职业精神的培养,尤其是当前国家倡导的“工匠精神”,技工院校应当紧跟时代脚步,积极探索计算机教学新方式、新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为国家提供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一、技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专业认同感和学习知识的自信心
    由于近些年国家对教育政策实行改革,普通高中录取人数每年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技工院校能够录取的学生数量从源头就已经开始减少;同时,又因为从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得不到社会中大部分人对其应有的尊重,以至于技工院校录取到的学生普遍都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而且这些同学大部分都存在文化课基础薄弱、自制力差、学习主动性不高等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影响他们选取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原因也是因为喜欢玩电脑游戏,对于计算机专业究竟要学习哪些内容更是毫不关心,对自己学习的专业没有认识和了解,因此学生普遍缺乏对自己所学习专业的热爱和认同。[1]这一部分学生往往在初中阶段学习时就不受老师重视,学习能力也偏弱,又由于长期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学习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规律性,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知识又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知识的前后关联性比较强,学生一旦落下,想重新补上的难度更大;加之,此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带有明显的自尊心强、心理敏感等心理特点,不服老师说教的情况时有发生,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学生便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知识的自信心也会大幅减弱。
        (二)学生缺乏对师长同学的尊重
    由于技工学校中的大多数学生都存在上述文中出现的无心学习、不服说教等问题,因此这些学生的家长便也早早放弃对孩子各方面的管教,将孩子送进技工学校只是寻求一个可以照看、管理孩子的地方。于是在刚刚入学的新生中一般都会出现不良的日常行为习惯和使用不良用语的习惯等类似现象的出现,更不要提尊重同学、礼貌师长了,甚至有些同学还会当众顶撞老师,给全体同学带来了恶劣示范,给校园良好风气建设带来了严重影响。
        (三)教师指导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作为职工院校,学习风气不够浓厚是必然会出现的问题。有些计算机教师因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便对自己也降低了要求。安于现状,过于死板,在教学方法上不追求创新,在教学方式上不追求进步,以至于课堂上的教学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厌于与老师进行互动,这样就会把老师教授的过程与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行分隔开,教师机械地进行讲解,课堂就像一潭死水;有的教师对待积极好学的学生又会出现课下指导不及时的问题,以致于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一知半解,对知识的掌握始终存在偏差;更有些教师不按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任务,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妄图一蹴而就、揠苗助长,追求一时的风光,到最后既耽误学生的教学质量,又影响了自身的教学进度,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工匠精神”对技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启发
        (一)发掘“工匠精神”深层次含义 帮助学生重塑信心
        要想将“工匠精神”深入到学生心中,让学生为之震动进行改变,就需要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对学生进行渗透,将这些先进人物的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对本专业的了解从而无法对专业知识产生兴趣对专业产生认同感,那么,就可以将一汽大众公司的钣金整修技术工人王洪军的事例进行展开讲解,王洪军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但他却凭借着对工作的热爱,全身心的投入到专业工作技术的钻研中去,不但取得了多项技术发明专利,还出版了专著,成为了汽车钣金整修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2]正是因为王洪军对本职工作的这份兴趣和热爱,他在遇到困难时也会竭尽所能去解决,去将一个个难关攻破;课堂上的学习也是如此,对计算机专业进行足够的了解是每一个学生产生对本专业兴趣的先决条件,教师在课堂上也应引导学生用积极地态度去面对每一个知识点会出现的难点疑点,热爱且全身心的投入,未来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佼佼者就会是职工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中的一员。
另外,在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的问题上,同样也可以用真实人物事例进行举例。例如,我国第一位人民币人像雕刻家——马荣,她在进入雕刻领域之前是一位十分有名的画家,因为喜欢雕刻,即使在毫无雕刻基础的情况下,也选择进入一个未涉及的全新领域开始求学之路。学成之后,她不仅将多年的绘画基础和雕刻技术相结合,将雕刻做到极致,还解决了人民币雕刻过程中出现多年的“滋墨”问题。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也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规划,同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关注与肯定;如果讲解的知识点过于困难,采取演示法进行教学,边演示边提问,既不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演示过程也简单明了,更利于学生记忆,学生可以对知识点掌握牢固,体会到了学习的喜悦,无形之中就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更有自信顺利完成下一阶段的学习。
        (二)加强素质教育的实施
    学校要通过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能力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创新职业能力考核方式,不再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能力高低的主要评判标准;对学生的教育少些急功近利和冰冷教条,静下心为学生干实事、为学校谋发展,用关怀入微的爱心让学生体会到学校的温暖,让师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自由、尊严和快乐,让师生敢说话、敢实践、敢创新,让师生自觉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面对时代发展 教师自身应不断要求进步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应当时刻对自己保持严要求的标准。在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传授给学生之前,自己应当明白“工匠精神”所代表的具体含义。首先,“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在进行精雕细琢之后,再精益求精、不断完善、不断雕刻,以至于要把产品生产到最好的精神理念。[3] 工匠在工作时善于雕琢改善自己的作品,享受着作品在自己手中不断升华和完成的过程,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求实创新,把握计算机教学的每个细节,追求教学课堂的极致完美,向工匠的精神品质看齐,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教学者,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做到学生紧跟教师,实现两者共同提高。
        三、结论
“工匠精神”是当代社会各界各行各业都需要学习的发展精神,作为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地的职工院校更需要将“工匠精神”渗入到学生的日常课堂中,贯穿教师日常教学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不仅成为技术拔尖的人才,更要成为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都具备的真正地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培芳. 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启发[J]. 职业, 2017, 000(009):22-23.
[2]农妍君. "工匠精神"对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启发[J]. 知识文库, 2019, No.470(22):78+80.
[3]徐海蛟. 谈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启发[J]. 山东青年, 2018, 000(009):58,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