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摘 要: 本文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例,从课程的建设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选取、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以及创新考核与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概述,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活动组织、基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基于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开展翻转课堂实践等观点。
关键词:精品课程;混合式教学;考评方式
0引言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软件进行三维零件建模、组件装配和工程图制作,提高设计与开发能力。该课程的实操性和应用性强,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困难,可能经常需要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如何让学生更多地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让课堂教学时间更多地用来给学生开展实训操作及师生交流互动,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建设重点。针对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活动组织、探索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让安静、单向传递知识的课堂变成思想碰撞、智慧启迪的互动场所,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创新课程考核模式与学习评价方式,激发年轻学子的活力与创造力。
1 课程的建设思路
“计算机辅助设计”精品课程建设要以服务课程教学为目标,实现在线资源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全覆盖,同时,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辅助教学平台满足不同需求的系统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课程建设总体思路包括: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并上传至学习平台,方便师生随时随地学习交流。课程建设资源开发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与内容规划、教学单元设计、教学课件、微视频、动画、单元测验、实训案例分析等模块,教师可以利用此资源开展线下辅助教学,学生可以线上进行预习、复习、作业等,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好之后,就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2课程目标与内容选取
通过调研发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就业市场对于设计工程师等相关岗位的需求不少。根据调研情况,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运用至少两种建模软件的基本命令,了解一种建模软件的高阶命令,使学生具备根据客户需求运用软件设计产品的能力。
课程内容设计应该从课程的目标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并划分出模块,然后找到每个模块对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这样设计得到的课程内容才是真正打破了知识本位的设计理念,体现了能力本位的设计原则。在本行业内对相关岗位开展调研,根据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及时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并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统筹考虑,完善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保持课程知识体系的先进性,同时,在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
3 课程资源建设过程
3.1 微视频制作
微视频已经成为课程学习平台中的核心资源,微视频的质量决定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是衡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质量的重要指标。课程的整体逻辑结构是通过微视频来完成串联,因此,微视频是否能够完整清晰地展现课程主体内容,并帮助学习者快速建立对课程的知识系统性认识,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质量。
微视频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也应该突出重点,尽力使其能够替代教师课堂讲授部分的效果。微视频的画面质量要清晰,不能够出现模糊变形等情况,尤其是文字必须能够看清楚,微视频的录音效果要干净清楚,不能有明显的背景噪音。微视频的内容和结构要体现完整的课程内容,内容要选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不需要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录制成微视频,有些知识可以通过文档、参考资源等形式来进行补充。微视频要成套成体系,数量不能太少,也不宜太多,关键是微视频的逻辑结构要合理紧凑,能够体现完整的课程内容。
3.2 教学案例开发
教学案例的开发不仅需要根据知识点、技能点设计,而且还要尽力让案例具有代表作用或现实应用的价值,使案例在现实中找到典型的应用范例,并且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应遵循行业标准和规范,提升案例的示范作用和应用价值。例如本课程的很多案例就来自于机械行业中的常用零部件或者机器,比如减速器、齿轮油泵等。
这样既锻炼了技能,又温习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
另外,为了满足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案例要尽量留有可拓展的余地。在设计案例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难度的控制,课堂上的案例难度应该适中,要兼顾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为了兼顾能力强的同学,同一个案例可以分为基础功能和拓展功能来设计,基础功能用于课堂常规教学,拓展功能用于能力强的同学课堂提升或课后拓展。
3.3 训练题库开发
学生在完成了微视频的学习之后,还需要与之配套的训练题库来辅助其进行命令的练习,才能真正完成课程的学习与掌握。训练题库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巩固练习题、拓展练习题以及阶段考核题。巩固练习题是与微视频相配套的,以巩固和消化微视频中的关键命令,拓展作业题是为能力强的学生拓展学习准备的,阶段考核题作为阶段性学习成果考核,可以用在阶段性的学习汇报中。汇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比赛,来检测学生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训练题库中包含了不同难度和不同阶段的试题,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随时将试题调出,对学生进行定期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节奏。
3.4 配套资源开发
配套资源包括了教学大纲、课件及案例素材等基础资源和参考文档及项目资源等拓展资源,这些配套资源是完成线上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配套资源不是越多越好,需要在各类资源的内容、角色上做好分配,使其相辅相成,提高资源的有效性。“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资源分为课程辅助类和拓展类资源两种类型。课程辅助类资源可以作为课前预习的资源,对初学者的学习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学习主要内容,课程辅助类资源通过以微视频为主以课件、参考文档为辅的配套资料帮助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解决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拓展资源也是借助于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掌握知识点,解决延展性学习的需求,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资源。课程资源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按需、按能”分层化,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基础扎实,学以致用”就是基本原则,对小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他们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和对未来的期许,我们也提供了考试大纲之外的知识点课件和视频等,形成更完善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各项能力,为他们“按需、按能”获取知识的个性化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支持和服务。
4 创新考核与学习评价方式
考核与学习评价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期末考试形式单一、时间有限,通常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掌握情况,很难达到高阶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希望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考核与学习评价方式做一些大胆的创新,重在考核学生应用、分析甚至创造等高阶能力。
首先,让学业评价过程化,而不仅仅是只看重最后一次的期末考试。高水平的学业评价通常体现在过程化评价,过程化学业评价是让学生忙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的重要驱动力。
其次,考试形式要更加个性化、团队化以及探索化,传统考试模式几乎都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规定场地,单打独斗完成考试,很难在考试中体现“个性化、团队化”,更难体现“考试过程也是学习过程,更是探索创新过程”。我们应该允许学生以团队化形式相互讨论作答,以考察学生的合作能力,或者允许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翻阅查找资料,以期学生在考试中实现学习和探索创新。我相信多种多样的考核形式也让学生眼前一亮,影响着其未来教育观。
最后,评分时要多关注建模过程,虽然建模最终结果一样,但是每位同学的建模思路以及所用的命令不可能完全一样,那些能够简单客观地给予评分的只有部分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而对于这门课来说,更多的是需要大家应用和创新,这些能力考核是比较困难的。
5 结束语
开发建设了一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等教学资源后,老师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不讲什么,与学生互动什么,让学生拓展什么,也就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教学互动决定了探究式教学水平的高低,也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与好奇心,但同时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和阅历的要求就变高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及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一种新常态。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造创意课堂,加强课堂互动,创新考核与学习评价方式,实践学业评价过程化、考核形式个性化、团队化、探索化,让学生忙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为卓越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上好一节课不难,难的是上好一门课,更难的是上好一辈子课,作为老师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学科知识,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更新课件 PPT、习题库、微课、素材等教学资源,进一步深化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