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张龙
[导读]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领域一直在探究能够突破传统教育困境的有效方式

        张龙
        重庆市南川区第一中学校,重庆  南川  408400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领域一直在探究能够突破传统教育困境的有效方式,而案例教学法便是其中的有益尝试,其能够将知识内容以示范性及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而极大优化了教学品质与效率。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旨在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道德品质及法律意识,将案例教学纳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为学生生动呈现相关的知识内容,且能够避免教学陷入说教式泥淖。基于此,本文将简要分析将案例教学法纳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实依据,并系统阐述教师应如何利用案例教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以期为提升我国学生的道德法制观念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道德法治;现实依据;应用策略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代大势下,教师纷纷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寻找符合时代要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教育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则逐渐受到了教师群体的关注,尤其对于道德与法治此类与人们情感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而言,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直观呈现相关的知识内容。为增强包括初中生在内的我国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教育界一直将其作为探究的重要课题以寻求有效方式,案例教学因其特有的作用与优势为切实提升的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水平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示范。
        一、将案例教学法纳入初中道德法治课堂的现实依据
        (一)基于学科特性而突破传统教学桎梏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往往消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为其传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逻辑等内容的深入理解,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容易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尤其是对于道德与法治此类容易陷于说教的学科而言,一旦囿于枯燥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致与热情。因此,将案例教学法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较好顺应了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生活化及实践性特点,且能够为学生直观呈现知识内容与逻辑,使其从中感受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乐趣,从而优化道德法治的教学品质。
        (二)有利于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逻辑,并激励其践行道德法治原则
        对于尚未形成完整的逻辑思维的初中生而言,庞大的道德法治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难度,如果教师不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提高知识的具象化,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失去对此类知识的学习动力。因此,将案例教学法纳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能够为学生生动展现相关知识的形成逻辑与过程,使其深入理解知识内容,并能够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促使其将知识应用与社会实践中,最终极大推动社会法制的发展。


        二、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路径探究
        (一)根据案例搭建知识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习得道德法治知识
        为使学生能够真正接受道德法治知识并自觉将其践行于日常生活,教师将案例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时,可以依据案例规划创建相关的知识场景,使学生在故事场景的发展中体会道德法治知识内容及其实践意义。譬如,在讲授《维护国家利益》一单元知识内容时,教师为辩证地向学生展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便可以基于“在金钱的诱惑下,大学副教授出卖过假情报而严重威胁我国国防军事安全利益”、“钱学森教授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而投入建设祖国的大潮中”等正反两类案例,具体说明个人维护国家利益对国家与人民产生的巨大意义,并警醒学生时刻自觉维护我国政治、经济及军事安全利益。
        (二)将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模式有效融合
        在教学中践行合作学习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面对困难时通常产生的畏难情绪与抵触心理,为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初中道德法治课堂,教师可以基于合作学习模式而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体会相关知识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按照座位或使其自主分组而分为若干小组,并在课堂中留出固定时间,使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而在小组内分享讨论自己了解的而相关案例,如在学习完“网络是把双刃剑”一节知识时,学生便可以在小组内容分享讨论自己在网络中感受到的便利及弊端,采取此种方式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至生活实践中,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加深对知识内容的体会。
        (三)将案例教学渗透至学生课后练习过程中
        课后练习是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方法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校外活动这一最贴近生动案例的方面,使其在完成课后任务的过程中探究更多相关案例,因此教师可以在为学生布置课后练习时注重锻炼学生查找分析案例的能力,使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并促使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道德与法治原则,由此逐渐塑造其健全人格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提升我国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成为当下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并在不断探索有效方式切实推动道德法治教育,将案例教学法融入道德法治教育实践也正顺应了法治时代的发展进程,且有效促进了学生道德法律意识的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赵露.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 2016, 000(008):104-104.
[2]陈进仕.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 12(006):139-139.
[3]纪君.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 11(008):254-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