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层式架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杨涛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往的授课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该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

        杨涛
        蚌埠实验中学  安徽 蚌埠2330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往的授课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该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教师采用议题的形式,完善知识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优势,接着探讨了议题式教学的层式架构策略,以此为初中思政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层式架构策略
    议题式教学以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为重点,营造出一种和谐的互动氛围,这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具体实践的时候,应该充分认识到“何为议题”,将议题作为媒介,情境为载体,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将教材中零散内容衔接在一起,提高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优势
        1.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当下,要求学生深度学习,这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议题式教学的存在,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针对性比较强的议题,深入浅出的过程中展现事物本质,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维护国家统一》这一章节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学生对议题进行综合分析,不应该是简单地判断事物,而是注重决策,使得知识不再停留于表面,向着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的发展。
        2.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往的授课模式中,一般是教师采用理论授课的形式,让学生重复性背诵相关的知识,长期以往,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而且教材上的知识并不能深入到学生的心中。因此,教师在选择议题的时候,尽量接近当下的生活,引导学生多角度感知,这样才能有话可说。如《维护国家统一》一课中,教师设计对应的活动和任务,如分组合作,并以辩论的形式进行分析和探索,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时候,就能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这门学科也会充满期待。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层式架构策略
        1.议题式教学内容的选择
        九年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编写的时候,将初三学生的身心发展考虑在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逐渐延伸到社会、国家,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为重点。如“民族团结”这类这时候时,如若是结合当下学生的生活阅历,对这些内容的认知不够明确,就可以采用议题式教学,设计一些具有探索价值的子议题,主动纠正学生脑海中的错误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对议题的探究中,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概念有综合认知,如“民主与法治”的教学中,会涉及到依法行政的内涵和意义,可以在此基础上围绕着“地摊整治中政府的做法”作为中心议题,并针对现状,整治措施等提出子议题,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


        2.议题式教学目标的确立
        各个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当教师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该保证议题目标的差异性,体现教学的价值。学生日常生活中会观察周围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在“我的毕业季”中,有的学生会联想到未来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所以教师以“职业选择”为议题,这显然和学生的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当教师将现实生活中话题采用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具有强烈的生活感知,不会对知识点感到困惑,而是对生活有全面的认知和思考,体现德育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3.议题式教学情境创设
        议题式教学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以体验、探究等多种形式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而教师则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例如在“延续文化血脉”这一小节的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活动中,以四大发明为情境,让学生围绕着字议题进行探索,虽然四大发明耳熟能详,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对火药、指南针这方面的认知并不熟悉。所以,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秉承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以节日文化为议题,构建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有强烈的感触。因此,教师在议题情境的时候,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实践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出议题式教学的特有魅力。
        4.议题式教学活动安排
        活动是议题式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时候,感受到活动的真切和深刻。如《参与民主生活》一课中,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认真我们周围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投票的形式,得出全班共同关注的问题“学校周边公交站台的设置情况”,当教师布置了议题后,学生会围绕着这个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搜集素材,得出结果后,采用书面形式上交给公交公司。从最终的实践结果而言,学生逐渐认识到应该如何参与民主生活?而且活动形式极为多元化,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议题式教学评价方案
        有效的评价是完善议题式教学的关键所在,方便教师进行自我诊断。评价方式的不同,最终的结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为体现议题式教学的现实价值,教师应该强化对评价方式的系统分析,采用结果+结果、外在+内在等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全面体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按照多元智能化发展理念,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潜在优势,采用理论传授+实践体验的形式,重点检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以此来促进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结束语:
    议题式教学的应用,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围绕着“育人”为核心,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秉承着立德树人的理念,优化教学内容,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 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以"依法行使权利"一课为例[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 022(004):79-84.
[2]井红梅.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 No.683(04):173-173.
[3]蔡军. 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新尝试的探讨[J]. 上海教育科研, 2019(6):85-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