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项目化学习的整合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杨柳
[导读] 就当前教育行业整体趋势来看,不断有新型的教学模式被提出,其中主旨不外乎要求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而已

        杨柳
        杭州市钱塘新区月雅河小学,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就当前教育行业整体趋势来看,不断有新型的教学模式被提出,其中主旨不外乎要求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而已。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将不必如何挖空心思改进自身教学思想,整个学生学习阶段教师须得不断的针对学生特性呈现吸引学生兴趣的课堂。项目化教学,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学生通过研究某一复杂的实际问题,当然前提是该实际问题足够吸引学生兴趣,以促进学生快速掌握某一技能知识。无疑,这是困难的,所以本文讲就这一现状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策略研究
        引言:小学道德与品质课程,其中许多内容难以描述,一味的用大量雷锋类型的事迹或是一味的说教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孩子不再是小孩子了,已经有基本分辨能力的孩子试图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问题,而教师却总是期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来理解,这两者之中一旦产生差异性,则很容易造成课堂师生双方的不协调性及孩子的叛逆性,所以适当的将解决问题的“责任”交给孩子,使孩子感到“使命感”,干劲十足的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获得技能才是正道。
一、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意义
        项目化学习这一学习模式的提出,其根源依旧是从某种程度上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或是被动的主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确保学生的参与感,基于解决问题的全程参与过程,学生势必能够从中获得些许的感悟,而这些许的感悟正是教师需要借助问题来呈现给孩子的,这样一来,学生既完成了任务收获了解决问题的幸福感与满足感,同时也完成了学习目标,实现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及提升,过程的体验感促使学生对其中展现出来的“素养内容”更加深刻,且更容易接受,极好的完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项目化学习的策略
        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思路,或许学生阅读道德与法治教材大多只对其中故事环节感兴趣,读过之后只是草草的结束,并不展开深入的思考,也就无法领会教材中想要学生掌握的内容,须得针对性的提出基于项目化学习实现的教学策略,以辅助项目化学习的顺利展开。
        (一)创设项目情境,提高学习体验度
        小学生大多对什么感兴趣?是幽默的教师、有趣的故事、曲折的光明战胜黑暗的美好。所以在初期项目化学习的展开,须得时刻关注项目是否有趣?是否曲折?是否给予孩子光明最终可以战胜黑暗的美好?这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道德与法治课堂便是要求如此,需要教师为孩子坚定的守护的信念,基于这样一种信念感,学生在解决问题面对挑战的过程中才能够始终坚定的走到光明的那一面,始终心怀赤诚的去拥抱每一次的学习体验,去真实的感受生活!
        如:“面临成长中的新问题”这一课,众所周知,成长过程中孩子总是会产生许多奇怪的想法,他们的想法都有源头可以追溯,所以就这一点来看,在问题提出前设置足够的铺垫,以为学生树立相对较为清晰的认知。本课较难展开,其中较为突出的沟通问题,孩子们总会意见不合,也就总是争执,固执的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固执的坚持自己的立场,丝毫不肯听一听对方的意见,针对这一现状展开情境的创设:“数学教师和语文教师在争吵,争吵的原因是学生,数学教师告诉孩子1+1=2,语文教师告诉孩子一袋咖啡粉+一杯热水=一杯热咖啡,孩子认为肯定有人是错的,所以告诉数学教师:语文老师说1 + 1 ≠ 2,告诉语文教师:数学老师说你的说法不成立,于是就产生了这一幕,请判断谁说的对,对在哪里里,谁说的错,错在哪里,这件事情的错在谁?”这一段论述生动的将教师、学生融入其中,情境设置合情合理,尤其是情境设置为教师之间产生冲突,学生势必有着极高的热情,毕竟这可是为教师评理,势必积极主动的思考,起初或许有些许的冲动,但随着理性思维的恢复会明显的发现这一难题极难评理,似乎双方都有理,又似乎都有些许的不对。最终得出错误在于双方,也在于学生,教师没能问清楚就产生情绪波动,学生转达不到位,曲解双方的意思,最终导致这场意外!基于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都需要进行沟通,以确保学习的顺利展开以及生活的继续。


(二)分配项目任务,深化学习高效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过程中,使孩子认清自己尤为重要。成长,从来不是稀里糊涂就改变的,而是对自己的思考,并基于思考展开行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极容易培养起思想道德意识,促进思想成长进步。简单的项目或许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但若是较难解决的问题,则需要学生组成小组,共同的面对挑战解决问题。基于这一现状特针对项目提出任务的明确分工,以确保学习过程的高效性,进而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质量及效率。
        如:“我们爱整洁”这一主题,班级管理中,班级内的卫生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这正是项目化学习的最基础的体现。就我们爱整洁这一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班级范围的大扫除,或是在某一个落叶飘散的日子里去光秃秃的树木下拍照留念并对树下过路上的落叶进行清扫,每一个区域有专人负责,还可以在阳光明媚的夏日去校园里树木旁、花草旁拔草施肥,各个区域划分明确,以提升学生完成任务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最终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整理、清洁这一任务并不只是为学校节省开支,也并不是树木真的需要除草浇水,而是需要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意识,促使孩子做到眼中有生命,深刻的认识到花草树木都是鲜活的存在,也需要被我们照顾,同时在这一环节还可以为孩子们讲述花草树木是如何以守护者的姿态守护我们的,最大程度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意识。这一项目旨在在劳动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人也须得为自己负责,同时在清扫花草树木的过程中意识到,花草树木需要清理,需要变整洁,作为有意识有教养的人们更是应当做好自我清洁工作,以保证自己整洁得体是最为基础的要求。
(三)巧构项目评价,落实学习扎实度
        学生每完成一项项目,心中必定是极得意且骄傲的,是否正确暂且不论,学生经过实践完成项目的自信感是极强的,所以为更好的给予学生反馈,须得针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使学生明确自己实践过程中是否有走弯路或是走反的情况,进而达到扎实学生掌握技能精准度及完整性的目的。尤其是就道德与法治来讲,需要让孩子明确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从来都没有什么灰色地带,在法治的地界上从来都是黑白分明的,只有道德层面上才有层次性的递进式。
        如:就以上两项任务来讲,第一项任务巧设情境,学生有觉得都错了,也有学生觉得都没错,又有学生对其中某一位教师产生怀疑,是否从一开始教给我们的知识便是错误的等,以上种种思考均是学生在这一问题提出之后产生的疑惑,若是没能对以上思考展开公开的探讨,学生又如何知道自己是对的,又如何能够接受其他学生的意见,情境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映射到了当前的局面,所以教师需要针对以上思考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以确保孩子们都能获得相似的就沟通这一方面的感悟以及些许的沟通思考的技能。也就是说,在孩子们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意见时,就已经意味着有了独属于自己的答案,就像那个永远都没有最终答案的那个“先有的鸡还是先有的单”这一问题,所有围绕这一内容的论述或许无意义,但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确就当前论述的探讨是黑还是白,再紧接着就我们可以展开论述的主题进行探讨。如近期因犯人被释放而再次被提起素媛案,围绕其产生服装的针对性是否应当,可简单的与学生探讨一番。
        三、结束语
        项目化学习这一学习模式由教师提出,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许多难以完成的挑战,师生齐心总归是坎坷的将这条“新路”走顺了,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项目化的学习来讲,初期学生们千奇百怪的思路极容易曲解问题,需要教师“适当的”调节引导,只可对学生提出参考书目,切不可对学生提出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解决问题,实现独立自主的思考与完成任务。以上策略经过较长时间的课堂实践,保证实施的可行性,可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程勰宇.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J].读天下(综合),2020(26):0010-0011.
        [2]赵唯吟,王喆琼.深度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小学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教学策略例谈[J].中国德育,2020(15):69-72.
        [3]陆江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三生”课堂的构建[J].新教师,2020(7):69-70.
        [4]方峥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劳动素养教育的内涵与实践[J].福建教育,2020(21):45-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