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秀梅
惠州市惠阳区淡水大埔小学 广东惠州(516200)
本人曾非常有幸在湖南第一师范城南校区报告厅聆听了湖南一师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黄朝霞《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报告,听后,心潮澎湃,受益匪浅。
是啊,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让孩子过上幸福的一生,孩子幸福,我们也幸福!这应该是我们这些园丁们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记得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育教学的目的,就应该是使学生具有良好习惯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才能过上幸福的一生。而要使学生能 具备这些能力,关键要从学生的思想人手,让其在思想上认识到学习 是一种 “内需”,而不是一种被动的 “外压”!然而要端正或转交学生 的思想,让他们养成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一切学习活 动,我认为教师必须用高尚无私的 “师爱”去热爱学生,去铸就学生 的灵魂,从而才能使学生“自爱”,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真正做到让学生茁壮成长!
一、有心师爱才能了解学生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教学中,教师有了高尚的“师爱”时,必须要先了解学 生。全面了解以后,客观地分析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各种行为,以致于 能准确、正确地看待学生。采取有的放矢的手段、因材施教、因人施 教的方法,进而达到教育目的。如:对优生的了解,教师就可客观地利用他的长处、优良的行为习惯为后进生树立榜样,用优生良好的行 为去影响、带动后进生,让后进生有样可模、有目标而奋进。如本班学生刘洪源,我对他了解以后,便经常用他成功学习的方法在班上激励其他同学,本班学生在他的影响下都会用此方法学习。而对后进生的了解,则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工作情况分析透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达 到教育的目的。这样,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认为这个老师讲话有道理,尊重你、爱戴你,“喜欢”你而喜欢你教的学科,从而自觉、主动、认真地学习。
二、用“师爱”把握好对待学生“严”与“宽”的尺度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既是“严父”,又是“慈母”, 这两个身份要扮演得当,才能处理好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该“严”时就“严”,该“宽”时则宽,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如在课堂上,如果是一些同学不认真上课,不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过程,则要严格对待。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习惯。“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对课堂上的“交流合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则要“宽”,要让学生尽情、尽兴地参与,主动、愉快地与同学合作、交流、表达,要给足够的机会和空间予他们,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从而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这种是“宽”,而并非“松”。
让学生 体会到教师对待他们严与宽的所有行为都是“师爱”的体现。
三、用 “师爱” 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让学生心服口服
教师像 “严父”、像 “慈母”,又像“检察官”,要公平,公正地 对待每一个学生与每一件事情。这样,学生才会觉得你这个老师说话算数,说话时有依据的,而不是凭空猜想,他们才会信服你、崇拜你,进而喜欢你上课,有兴趣地参与一切上课活动。表扬与批评都要恰如其分,同时要讲究艺术与实效。如不能因为学生一方面而说他什么都好,也不能因为一个学生有错误而大声斥骂,马虎了是,或过其实地批评。这样学生会觉得很委屈,他会觉得你讲的全都不是道理,这样我们的教育就根本起不到作用,也达不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因此,我们心中要有一把天平,对任何一个学生都要公平、公正,“师爱”平均分配。
四、用“师爱”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自爱”
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目的让学生”会学、善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要达到这一境界,需要学生有这样的思想,就要靠我们通过各种教育手段,用自已高尚的情操去感染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尊重自已”,真正 理解“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的含义。如在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是,一定要引导他们对别人要宽容一些,这样就会把矛盾化解,我们在社会待人处世也一样,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美好了!
五、用“师爱”巧与家长沟通,筑教育桥梁
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和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进行教育上的合作。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因为这样,我很注重去思考家长的教育影响和力量,无论是家访或者在街上,市场上碰面,总是主动与家长打招呼,聊上一会儿,更重视在交谈中多听听他们的心声,共同商讨更快更好的教育方法,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把家长邀请到学校来,因为家长如果接到老师的“邀请”,肯定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子女违反纪律了。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给家长写感谢信。当今社会,科技产品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以手机、校讯通、互联网代替。书信似乎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但书信却常常可以给我们带来温情和真诚 。加强家校沟通,写信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刚开始我发的信大都是一些学困生的家长,信中陈述的是孩子在校的表现和成绩或是对家长提出要求、建议。近几年,我试着改变信的内容,感谢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达我对孩子们的信任与期待,这些特殊的“感谢信”使我赢得了家长热情的支持和帮助。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经过“思考”,我找到了行之有校的方法,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真实的一面,而不是大概的表现。也让家长对老师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人类赋予我们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我们就要无愧于此称号,用高尚的师德、品行去热爱学生,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让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宽容别人的美德,用我们高尚无私的 “师爱” 去铸就学生美丽的灵魂,孩子幸福,我们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