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龙
安丘市汶水小学
摘要:小学是学生步入学习阶段的开端,为之后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小学班主任,要了解学生当下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渗透
引言
身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教师,我在自身的班级管理活动中就有意识地研究了当前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旨在通过本次研究引发更多班主任的共鸣,促使他们意识到班级管理实践中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工作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从而推动学生身心、知识与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进步与发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二、充分实施和促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核心旋律。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良好的心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心理卫生水平。伴随着社会日益复杂,人们的精神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影响了校园。除其他外,被家庭和社会宠坏的独生子女人数不断增加,导致患有精神疾病甚至精神疾病的学生比例不成比例地高的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初等教育尤其重要,它正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和本着健康精神教育子女的主导战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教育家,我们应该努力协调学生的个性,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大量的教育素材资源支持,面对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是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挑战。在学校德育的道路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没有现成的路径可以沿用,这就造成了许多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盲目性和随机性。他们往往选取自认为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加以施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智发展水平,致使案例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其实,横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技能,还有时间、经验和阅历等。如果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难以满足学生本阶段对于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吸纳与学习,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三、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需要交流的双方彼此敞开心扉,这也是班主任工作过程中需要实现的一个目标。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其中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包括学生的生活状况以及学生内心的需求,只有知道了这些东西,班主任老师才能分析如何避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同时,这样也可以加强班主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愿意去向班主任倾诉,分享自己的秘密,这样有利于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二)班主任应当敏锐捕捉学生心理的变化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群体,因此,班主任应当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敏锐捕捉班级学生心理上的变化。谁的考试成绩下降了,出现了心理的落差与不适;谁因为交际过程中未能正确处理无法与他人正常和谐沟通;谁因为遇到了困境无法解决出现了郁郁寡欢甚至是郁闷的情绪,这些都需要我们班主任及时发现并给予其重视。
我在自身的班级管理实践中就会格外关注学生,并会在捕捉学生心理变化的同时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在亲密的交谈中,学生感受到了来自我的关爱与呵护,他们也会经常告诉我他们内心的问题,告诉我,这样我才能很好地进入学生的内心,并为他们提供解决心理困难的有效建议和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创建心理档案,记录学生的历史心理问题或现状,及时有效地教育学生。还应组织特殊案件,以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相应的培训。
(3)举办心理讲习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
正确的人类态度源于正确的理解,正确的世界观。具有正确的人类态度、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人,可以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客观、一贯和情感健康。因此,在小学举办了关于学生普遍性问题的专题讲座,为所有学生提供心理社会护理、心理护理和自我康复方面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消除恐惧、抑郁、无聊和不安。从形式上讲,这些讲座既可以作为全面的专题报道,也可以作为项目讲习班,例如对青春期精神病学的逐步指导,也可以作为对未来的挑战,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人的态度。
(4)改善教育管理和教育机会
在德国教育领域的工作中,校长的提升也必须以现代技术为目标。对于教师课堂形成困难等问题,教师可以在不同学科的基础上定期合作学习,交流德国教育体系的思想和方法,或者利用远程教学网络节省时间和空间,相互借鉴良好的教育方法。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收听外部课程,在班级之间交流互动,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激励学生学习。校长应加强学校之间的管理交流、领导能力、管理者的动力以及复员方案和心理社会健康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
在进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秉持的是理论加实践的教育方式,实践包括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以及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在理论部分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首先,班主任老师要不断学习,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其次,班主任要适当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讲授,同时可以举办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以比赛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
结束语
班主任负责对一个班级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引导与教育,但是我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实践中发现很多班主任的管理重心放在了班级制度的建设、班级学生成绩的提升、班级班风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却很少有人会特意关注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此,小学班主任一定要扭转上述存在的误区,想方设法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秀芝,聂树霄.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2):73-74.
[2]韦启宣.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76-377.
[3]唐辉艳,唐铭学,王琼枝,卿仕松.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60-63.
[4]肖云飞.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融合[J].情感读本,2019(32):7.
[5]牟玉.班主任在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