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民主实践,增强民主意识——班级民主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朱于上
[导读] 在职业学校学生中间进行民主实践,加强民主意识的培养是必须的,也是不容忽视的事情。
        朱于上
        重庆市合川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在职业学校学生中间进行民主实践,加强民主意识的培养是必须的,也是不容忽视的事情。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找出适合职业学校学生民主实践的途径和培养民主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民主实践、民主意识
        
        何谓民主意识?民主意识实际上就是公民意识,是人类自我意识在当前社会和时代中一种最高境界的升华。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体现内容之一,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是建立在民众的良好的民主意识上的。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开展民主意识的培养是有积极意义的,学生在懂得民主的政治学意义的同时,接受民主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很具体地感受到民主的好处,很有必要。
        民主和法制意识是当代国民最需要也是最基本的素质。民主意识不强,民主习惯、民主作风薄弱,会造成许多严重的后果,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从思想政治课中了解到一些民主的知识,但那只是一些模糊的概念,很少有具体的民主体验。因此,学生民主意识、民主习惯、民主作风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思想政治课中,而应该是全方位地渗透在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中。
        作为幼师班的班主任,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进行了探索。  
        一、转变观念,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前提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处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起统治作用。作为从初中入学的中职学生而言,刚进中职学校时,缺乏自主性,在思想上,他们把教师看着是真理的化身,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学生则是唯唯诺诺的仆从。在管理上,他们习惯于初中时班主任“命令式”的管理模式,一切由班主任说了算,班主任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在这样禁锢和专制的班级氛围中,很不利于民主意识的培养。
        幼师班的学生更要具备民主意识,因为他们将来是教师,是国民素质教育的最基础,只有他们具备民族意识,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民族意识的学生。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转变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扬民主平等的工作作风。创造宽松、和谐、平等的人际环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管理的主人。不但如此,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虚心接受学生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与追求平等的民主意识。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班规班纪的讨论,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尊重,防止老师一个人“说了算”,让学生体验到民主的广泛性。
        二、让学生学会民主,践行民主,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关键
        什么是民主?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说的。“民主没有深奥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大家有份’。在倒霉的时候是‘有祸同当’,在幸运的时候是‘有福大家享’,在平常的时候是‘大家的事大家做,大家谈,大家想’。”
        如何才能做到“大家有份”“ 有祸同当”“有福大家享”呢?那就是“大家的事大家做,大家谈,大家想”。
        我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选好干部,构建管理框架。首先完善了班级小组、寝室、餐席的编排工作,之后民主选举了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敢于担当作为的组长、室长、席长,由他们组成了班级管理委员会,成为了整个班级的最高管理机构。


        2、明确职责,各尽其责开展工作。建立“学生民主自治”机构之后,各班结合学校推行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管要求,在各小组还设置了各类管理干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在集体的地位,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这样以来,随着领导阶层的建立,民主管理模式已初步建立。
        3、确立目标,人人有前进的方向。要求学生创建“学生民主管理”方案,积极引导学生确立“管好自己”、“管好现在的自己”、“管好全体成员”、“管好现在的全体成员”的个人及团队目标。通过目标的设置让学生将个人言行、举止、表现、成绩与集体挂钩,努力弘扬为集体赢得荣誉的行为。
        4、强化管理,制定班级“法律”文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民主管理还需要规章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在班级管理模式构建成功以后,组织全体学生认真学习相关民主的班级“文件”,如:“民主考核条例”、“民主专项整治制度”等,积极引导学生结合班级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和签署各类个人和小组公约。“公约”的制定有效地保证了民主管理措施正常实施,让班级真正实现由“人治”变为“法治”,由“管理”变为“治理”。
        5、加强干部培训,打造优秀的管理队伍。从民主管理开展以来,我先后组织了各类组长及组内干事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熟悉掌握考评标准和自治工具的使用方法,全力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他们的成熟,也是民主管理健康推行的保证。
        6、加强过程监督,全力保证自治管理健康推进。学生毕竟是学生,管理缺少方法,容易患冷热病,我利用班级的外出活动组织科任老师交流班级民主管理的方法及考核、评比方式,在科任教师及班管会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各类常规纳入了监督和考核的范围,我加大了对各类违纪事件的制止和处理。师生的共同努力,保证了整个民主活动真正开展有序,有效地避免了“形式主义”及“放空炮”现象的出现。
        7、建立奖惩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在班级管委会的组织和研讨下,班级内部建立了民主管理优秀个人和优秀团队评比机制。结合日常的个人及小组考核清单,评选优秀学生,在班级中内部开展“学生民主管理总结暨表彰大会”,由各小组民主评选出了“优秀组员”和“优秀室员”。奖惩制度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加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建立长久管理机制,保证民主教育和管理健康开展。
        三、做学生的朋友,创造开放环境,让学生体会民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民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自由开放的环境。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高高在上,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学生没有或很少有主动参与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学生受到压制,其管理能力得不到发挥,班级管理缺乏主动性,既不利于班级管理,也不利于民主意识的培养。而在开放的班级管理结构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主动性,由学生的“被别人(老师)”转化为“自己管”。再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制定班级班规,自己选举管理自己的人,管理者分工合作,在自由、平等、和谐的管理过程中管好班级,从而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并善于采纳他人意见的民主作风。  
        民主意识的培养应该渗透在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民主意识的渗透,使学生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民主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应当放到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一个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必定是具有包括民主意识在内的现代意识的人。学校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主战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和努力。民主教育进程,其路漫漫,但是小中见大,意义非凡。在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教育中,班主任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尊重学生的选择。班主任的作用,应该是长期引导,从小事做起。只有这样,才能把职业学校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工作做好。
        朱于上,女,重庆市合川教师进修学校讲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