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理念在初中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周艳菲 陈作涛
[导读] 初中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思想的转变、心理的成熟、性格的确定都在这一时期完成。

        周艳菲 陈作涛
        山东省淄博市燕崖中学
        摘要:初中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思想的转变、心理的成熟、性格的确定都在这一时期完成。而班级又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平台,班级的氛围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可见,科学的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该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初中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新时代的教育管理的要求,探究新时代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措施,故而,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一定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通过引导等多种方式,切实实现班级的科学管理,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新时代;初中;策略
        引言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学校的管理也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议题。事实上,现代化的学校管理要求在先进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职员工与学生等的管理。学校聚集教育与管理任务于一身,学校管理模式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等因素进行优化。但优化学校管理模式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能一蹴而就。本文将对学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大致的探讨研究。
        1初中学生管理的盲区及弱点
        1.1家校断层
        学生的成长是学校、社会及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点早就被人们所公认,但在能够落实的却为数不多,再加上目前一些地方家校之间的矛盾不断恶化升级,出现了相互猜忌、相互抵触等许多纠纷,也给敏感的家校关系蒙上一层阴影,打击了一些从教者的工作积极性,不敢管理、不愿管理,工作表面化的现象有所上升,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自然较难实现。
        1.2网络影响
        不可否认,网络的普及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好,反倒有较大的副作用。到乡下去看看,上至五六十岁的中年,下至十岁不到的孩童,只要有机会,都捧着手机看花边新闻,玩网络游戏,这也极大地影响到初中学生。首先是疏于学习。因上网玩手机,课文忘了背,作业懒于做,长此以往就疏远了学习。其次,长时间玩手机游戏,会导致学生视力下降,颈椎损伤等身体疾病,不利于学生的身体成长。
        1.3心理教育缺失
        当前的初中学生,即便生活在,其心理承受水平、抗压能力等都与20世纪不可同日而语。由于生活环境的优化,家庭的过于溺爱,饮食营养的充足,见识的快捷与宽广,都使他们相比上世纪的同龄孩子,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显明的是早熟、早恋、自私、另类、偏激、冲动等行为特征。比如可能会因为家长的责备而短时绝食,严重的会离家出走。或者因为考试失利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拒绝上课甚至跳楼,这都是心理不健全的典型表现。这样的心理状态。都是危险信号,都要早发现早疏导。
        2新时代班级管理策略分析
        2.1自身修养的提升
        初中时期,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完全,思维方式受限制,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联系也最为密切,故而,学生会在生活中学习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为了让学生心智发展更加完善,班主任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谈吐,把自己最积极的思想传达给学生,进而起到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多摄入一些知识,为学生答题解惑提供更权威的帮助。其次还要学习一些与心理相关的知识,进而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然后,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传达给学生健康的思想,让学生健康成长。


        2.2学生民主管理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完善,班主任需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管理思想,构建全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以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在班级管理工作创新时,班主任可以构建学生民主管理模式,即学生自主管理,维护班级的学习秩序,保证各项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学生民主管理模式下,每一位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翁,都可以提出班级管理建设意见,推动班级管理水平提高。为保证学生民主管理的可行性,班主任需围绕着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班干部管理体系,通过班长、副班长、团支部、学科代表、班级内务干部的选举,保证学生班干部的整体管理实力。以往班干部选举时,并没有很好突出学生的民主权利,而是基于学生的学业成绩,由班主任进行直接委任,导致学生班干部的权威不足,无法得到基层学生的支持,影响到班级各项管理工作开展效果。
        2.3开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在初中学校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员采取强硬的管理手段去执行制度,不仅在态度上对教职工、学生采用命令式,并且在行为上对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都进行一定的制约。这样使得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只能按照呆板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和教育学生,并且让教师无法发挥自己的特点来实现高效的管理以及教育学生,甚至让教师产生郁郁不得志的心理。此外,学校对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忽视,让教师无法开展顺利的开展课堂教学,进一步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学校在进行学校管理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教师开展人文关怀。首先,学校要给予教师施展自我才能的平台,让教师在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得到教学模式的肯定。
        2.4评价机制的完善
        传统的学习评价大多是以成绩为主,重在对知识的评价,但在新时代班级管理中这种评价方法并不适用。除了成绩外,有一些能力对学生的发展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其无法通过成绩显现出来。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在学生成绩以及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评价。除此之外,学生也应加入评价的行列之中,采用自评或者互评的方式,多元评价,让学生共同进步。教师的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心理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如若是消极的评价,总会使一些学生失去自信心。良好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真实的表现,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5品德教导
        初中班主任开展学生管理教育时,不仅需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需对学生品德进行正确引导,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初中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新生事物对学生充满了诱惑,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价值观与品德意识出现一定偏差,严重影响到学生健康成长。因为学生初中时期形成的价值观与思想品德,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造成深远影响。由此可见学生品德教育引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日常教育工作开展时,班主任需不断完善自我的教育管理综合实力,以保证学生教育管理的整体效果。班主任作为初中学生的学业生活导师,班主任必须注重自己的师德与个人行为,因为班主任的每一个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如班主任开展学生管理时,采取辱骂殴打等极端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班主任的暴力因素,为后续学生出现欺凌行为埋下隐患。班主任必须注重自己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确保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时,可以对学生的价值观与思想品德进行一定教育引导。
        结语
        总而言之,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平台,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由此可见,班级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学生心理不成熟的初中时期。班主任在进行初中班级管理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情况,包括心理情况以及性格因素,让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除此之外,在保证学生成绩的同时,也要切实落实道德教育工作,秉持从一而终贯彻平等原则,提高自身素质水平,改革传统评价手段,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淑萍.初中班级管理中学困生转化策略浅议[J].学周刊,2020(2):159.
        [2]李斌元.初中班级管理方法与策略优化探究[J].名师在线,2020(3):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