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明
秦皇岛市海港区石门寨学区石门寨小学 066308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当前教师逐渐转变了传统教学形式,由原本实施的填鸭式、灌输型教学形式转变成为学生合作探究模式,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辅助者,应善于创新改革,依据语文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探究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而且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采用会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迎合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让学生改变以往学习态度,主动融入到各学习环节中。因此,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效果为主题来展开分析,再提出有利于改善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教学效果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策略;教学效果
一、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现状的探究
第一,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合理化引导,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心理和身体都处于发展阶段,对一切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缺乏良好自控能力和约束能力,当教师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讨论问题时,有可能部分学生很难将自身关注点放在学习中,存在走神、交头接耳的现象,而教师在发现这些问题时,未能够及时纠正。
第二,在合作学习教学工作中学生缺乏参与度。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有的学生基础较好,但是有的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在合作学习中不愿意表现自己,缺乏参与活动的热情,而且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也更偏向于寻找性格外向、勇于表现自己的学生回答问题,而逐渐基础较差、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则变成了班级中的“旁听生”,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效果[1]。
第三,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策略注重形式缺乏内涵。部分教师并未全面地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和价值,只是被迫迎合新课程以及学校的要求来应用合作学习,像虽然教师为学生开展分组学习,但是实际上却是将几个桌子围起来,听教师讲课,所以这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并未有着实质性的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探讨一些和学习无关的问题。
二、针对于改善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教学效果可行性对策的探究
(一)落实形成合作观念
为了促进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工作的有序开展,达到理想教学效果,教师应让学生形成正确合作观念,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展阶段,缺乏良好认知能力,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以及道德品质,这就要求教师迎合新课标提出的各项要求,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并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持有正确态度,要意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是主体地位,改变以往依靠教师学习的形式,积极地参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当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和同龄人的交流和沟通,所以部分学生较为内向,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教师应在日常授课过程中积为学生灌输合作观念,促使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合作学习意识,并提升语文核心素养[2]。
(二)构建良好合作形式
为了改善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构建良好合作形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一学习背景下展现自身价值,所以教师应依据学生基础、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来建立有序的合作学习形式,并让学生始终坚持遵循各项原则开展语文合作学习。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鲁滨逊漂流记》这一内容时,教师就要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利用优势,要求教师在为学生完成分组后,再要求学生在小组当中分工,选出组长、记录员、阅读员,让小组中的学生都有事可干,实现在合作中着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像作为小组中的阅读员,应善于把握小组中的阅读氛围,如果发现有的学生阅读不够准确,那么应及时地指出;而作为小组中的组长,也是小组的核心,应时刻观察其他组员的学习状态,确保所有的组员都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参与学习。另外,小组组长应定期更换,让各位同学都有着当组长的机会,提升学生组织能力和集体意识。在完成各项学习工作后,作为记录员应及时地向教师汇报实际情况,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形式不仅能让学生全面地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内容,还会形成竞争机制,让学生始终具备学习热情[3]。
(三)形成讨论学习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讨论学习习惯,在开展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善于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各文章来获得心得。与此同时,在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也应促使学生倾听其他同学和感受,为促进合作学习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阐述自身的阅读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基础和语文素质具有差异性,所以教师应更加关注基础较差的学生,积极让这一类学生首先发言,以此来激发其学习热情,对语文学习具有勇气和信心。而在小组讨论中如果存在不同的见解,作为小组中的记录员,应第一时间记录,并在班级中共同研究讨论。
(四)教师发挥引导优势
教师要作为参与者,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和学生共同研究讨论,实现增进师生情感,提升合作学习的质量。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内容时,当学生在研究讨论小女孩所具备的坚强品格时,教师应放低“架子”,走进学生群体,为学生灌输德育教育,让学生了解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千万个生活在悲苦环境中孩子的缩影,他们被社会所抛弃,但是却没有放弃生命,而是勇于抗争和追求美好。所以说,只有让世界充满爱,才能让社会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减少,改变他们的命运[4]。
总结: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注重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采用合作学习策略的重要性,而教师则应以一种正确的眼光看待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变灌输型、填鸭式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主动性,让其融入到各学习环节中。为了提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落实形成合作观念、构建良好合作形式、引导学生形成讨论学习的习惯,教师也要放低“架子”,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和其相互交流沟通,掌握学生个性化需求,进行针对化指导,让学生不断地完善自身,积极配合教师授课工作,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温放玉.浅议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113-114.
[2]丁立龙,李楠楠.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1):5-7,27.
[3]邢慧洁.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效果[J].科技创新导报,2019(18):188-189.
[4]黄惠金.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效果[J].文理导航(下旬),2018,26(10):1749-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