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会芹
河南省平顶山舞钢市教师进修学校 462500
【摘 要】语文一直是我国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思想,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文化进行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需要从阅读、思考、实践多个角度出发,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文道结合 ;中职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现阶段满足学校教学需求和满足学生自身长久发展的必要教育,语文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有种载体,其蕴含着我国千年的文化沉淀,是学生陶冶情操,了解历史发展, 品味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于语文德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上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地表示,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可见语文教育工作中对于“人”的培养重视程度非常高。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是由一个个个体所组成的,个体素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整体素养,进而对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以及发展质量产生影响。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储备力量,对其整体进行德育教育是提升我国未来新一代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生的长久发展不仅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也需要高质量的品德素质作为支持。品德素质较高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面对与家人、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更好地成长。
二、常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情景融入,引发共鸣
情景融入教学法最为重要的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对情景进行模拟,让学生能够对文章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作者所表现的情感,并被作者的情感所感染,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1]。如《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这首诗,其是由“太阳诗人”巴尔蒙特所写的一首现代诗,文章使用反复咏叹的方式描写出作者对于生命的渴望以及热爱。语文教师在利用本文进行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利用多种手法对其情景进行再现,利用学生能够了解的物象提升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认识,提升学生对于生命的热爱与追求。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原诗中原野、群山、大海、峡谷等意象具体成我国较为著名的场景,并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让学生能够在更加贴近自身生存环境的意象中更加切实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情景重现这种方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认知程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制定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意象选择的合理性,尽可能地选择与课本内容接近的意象,辅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文章的认知, 提升德育教育渗透质量。
(二)结合背景,感情升华
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学生所处的环境与作者所处的环境有着较大的不同,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情感的表达与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将作者的背景与所学内容相互结合, 能够使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升学生对于情感的认识,进而达到提升德育教育的目的。语文教师在利用文本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影视等方面的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作者所处年代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作者的文章进行评价与分析,引导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文章所要表达的对于理想追求的愿望。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站在现阶段环境下对自身进行分析与判断,让学生能够从历史背景的对比中,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想要什么,进而让德育教育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三、实践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场景再造,情景重现
场景再造与情景融合不同,其更加倾向于实践活动,如利用舞台剧、情景剧等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场景的模拟, 更加直观地面对作者所处的环境,所面对的事件,进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如,在进行《我们将来的事业》语文综合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或者是个人为单位进行小情景剧的展示或者是演讲,让学生以一个参与工作的社会人身份,对自身工作的选择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从多个角度讲述自身事业发展的优劣势 [2]。让学生能够从自身的情景小剧场中学习到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自身成长道路进行选择与分析。场景再造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直观认识,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对自身的道德素质进行培养。
(二)集中讨论,思想碰撞
仅依靠教师的灌输,而学生不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会造成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认识程度不高,进而影响语文教师利用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的质量。集中讨论是提升学生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求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分析后,按照学生自身的观点进行分组,并进行自身想法的阐述。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文章思想进行深入分析,也能够与其他学生的观点进行碰撞,进一步地完善学生的思想,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如在进行《贵在一个“新”字》的教学中,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创新的必要条件”“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方法研究”等多个方面对“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创新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能够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文以载道,以“德”为本
每篇教材选文都可以看作是一种价值观念的阐释,几乎每篇文章中都包含有作者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学生只要认真学习、阅读,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道德倾向,使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使他们更好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完善心智和人格。以德为本,通过文学来进行道德教育,润物细无声,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拓展迁移,以“德”为先
进行德育教育不仅仅要依靠教材,因为教材内容毕竟有限。语文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授课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塑造自身的品德。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推荐阅读文章、学习材料,让学生对德育有更好的理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灵活地使用新时代的教学工具,提升学生对文章的认识,进而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聂辉 . 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学 [J]. 教育现代化 ( 电子版 ), 2018(2):160.
[2]易宗英 .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J]. 速读 ( 上旬 ), 2016(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