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变一举”为核心的职业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提升路径探析——基于辅导员视角下的毕业生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孔帅
[导读] 基于辅导员视角,通过追踪调查分析近几年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发现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孔帅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基于辅导员视角,通过追踪调查分析近几年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发现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辅导员工作权责范围内,探究以“三变一举”为核心的职业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提升的路径,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操性。
        关键词:职业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辅导员
        毕业生质量的高低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高低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其中,就业是评价毕业生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毕业生回访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最大的欠缺就是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提升。结合辅导员自身工作实际,针对调查分析结果,提出针对辅导员自身的提升“工匠精神”的“三变一举”的提升路径。
        一、变自身,做表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等传统古训告诫我们,要想教育好学生“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的得到提升,给同学们做好表率,在于学生相处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首先,要多读书。辅导员不能扎进事务性工作的泥海中无法自拔,一定要逼迫自己抽出时间来读几本书,哪怕十分钟看几页也好,一来培养每天读书的习惯,二来可以给学生做榜样。其次,要多反思。吾日三省吾身,对每天自己的言行、工作进行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才能有提高,才能让学生看到老师的变化才能服老师才能跟着老师学。最后,要多表达。多跟学生沟通,多跟学生解剖自己,在人格上做一个学生面前的“透明人”。
        二、变制度,强氛围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作为辅导员,在事关学生管理的各项细则规定的制度上起着重要作用。之所以好多看似很好的制度规定得不到施行、学生厌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制度不能够贴近育人环境的实际,不仅起不到育人的功效还起到反作用。因此,在涉及管理管理制度的有关细则规定上,首先要深入学生,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不能拍脑袋,要做出切实可行有助于广大学生的管理制度。其次,要带头遵守制度。不能因为个人私利,置规章制度于不顾,破坏管理原则,扰乱育人氛围。

经常会有学生说某某按说不应该怎么样,结果还是怎么样,这都说明老师在整体原则把控上没有落实责任,起到监督作用。最后,制度环境是最大的文化环境,要系统的构建好分院制度管理体系。构建“最多跑一次”管理体系,让学生学会照章办事,独立行事,而不是盲目的直接找老师。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三、变方法,激活力
        “任其事必图其效;欲责其效,必尽其方。”,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方式方法,作为辅导员在育人过程中是跟学生接触的“一线作战员”,自身的言行举止、做事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因此,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注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活力。首先,调整心态。要辩证的历史的看待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行为,学生在这个三观逐渐形成、初探做人做事规范的过程中,发生一点所谓的“奇葩”想法和行为是难免的,就如同我们不能奢求婴儿不要尿床一个道理,都是特定年龄特定环境下的必然产物,是不可避免的。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其次,要有“三心”,即爱心、耐心、恒心。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三心”跟同学们相处,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耐心听他们的倾诉,做好一个倾听者,持续不断的有恒心的跟进他们的成长。
        四、举活动,强认知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大学生想要真正获得更长足的长进和提高,必须在团队中多加锻炼才行。各类文体活动、社团组织是大学生团体活动很好的载体和平台。因此,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各类活动的举办,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认真水平。首先,丰富活动的内容。各类辩论、演讲、文艺汇演、体育等活动的组织都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组织、策划、协调、执行等多方面的能力,是很好的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方式。其次,加强各类协会、社团的组织成立。根据同们的兴趣爱好建设好协会、社团组织,根据规模的大小、活动举办的多少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最后,要加强活动的宣传。将举办的各类活动通过各类新闻媒介传播出去,增强活动的氛围和激发学生的组织动力,活动结束后也要讲活动的总结和各类先进获奖等人员进行表彰宣传,增强参与同学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本文系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重点课题“A-0282-19-005 - 职业院校毕业学生质量标准”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孔帅(1989年—),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现任职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