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俣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摘要:2019至2020年仅教育部公开曝光高校教师骚扰、性侵、受贿、猥亵、侵占学生学费、学术不端、与学生不正当关系等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问题就有数十起。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发现高校教师违反《准则》原因主要为初心不明、信仰缺失、纪律意识不强、职业理想模糊;使命不清、道德沦丧、底线思维缺乏、职业修养低劣;教学敷衍、弄虚作假、学习意识淡薄、职业能力欠佳。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大学生成长成在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其师德建设不容忽视。本文通过论证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守则与《准则》内涵的一致性探析高校辅导员师德提升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辅导员 师德建设
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其中明确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1】。《准则》中明确新时代高校教师要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辅导员队伍应具备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职业能力特征及恪守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的职业守则【2】。前者不仅是后者的新时代微观阐述,而二者更是在辅导员师德建设内涵上具有科学的一致性。
一、《准则》与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守则对师德要求的内在一致性
1、政治立场坚定是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政治基础。担任辅导员的前提必须是中共党员,这是党和国家对辅导员职业的必备条件,在师德建设层面辅导员队伍只有爱国守法、廉洁自律、奉献社会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积极引导、培养大学生做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言行为人师表是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直接体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做的是教育人的工作,无时无刻不用高尚的人格塑造大学生纯洁心灵,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师德建设的层面上,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作风清廉的教师形象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
3、潜心教书育人是辅导员师德建设的根本目的。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在“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中发挥着关键纽带作用。辅导员发展已经走上了专业化、职业化道路,良好的辅导员师德师风能最大程度将辅导员能量进行转化,反之则制约了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目的的实现。
二、《准则》要求下辅导员队伍师德提升路径分析
依据《准则》与辅导员职业师德要求的内在一致性,不难发现,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积极奉献社会是与辅导员的职业理想相关;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与辅导员职业修养相关;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遵守学术规范与辅导员职业能力相关。下文在辅导员的职业理想、职业修养、职业能力三方面提出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路径。
1、坚定信念,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辅导员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弘扬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3】。高校辅导员应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积极奉献社会,把为党和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作为主流的积极向上的崇高的职业理想。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深刻认识全球格局发展大势、各种社会思潮、增强对时事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力量。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遵循融入工作,树立崇高职业理想才能积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立德修身,培育高尚的职业修养
辅导员的工作始终围绕着学生,无时无刻不在线上与线下进行着沟通与交流,很容易成为学生的偶像更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辅导员的职业修养的优劣决定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好坏。职业修养是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内核与实质。辅导员职业修养即是否爱岗敬业且具有为人师表的自律意识和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时刻谨记人民教师的身份,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守住底线,勤于自律,面对各种诱惑,把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加强自我监督,不断锤炼高尚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在言传身教中向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要通过多种平台学习优秀辅导员的先进典型事迹,提升人格魅力,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立德修身成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内驱动力。
3.终身学习,提升精湛的职业能力
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运用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状态和能力【4】。《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高校辅导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等九项工作职责。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要求辅导在日常繁杂的事务性管理工作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会时间管理、注重工作积累,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并指导实践;应储备宽口径的辅导员职业相关知识并且创新提升学术科研能力,辅导员职业能力本质上的提高,才能潜心教书育人,而不是通过投机取巧、剽窃造假等违反师德的歪门邪道的行为来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M],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
【2】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M],2014年11月,教育部印发;
【3】杨永生,高校辅导员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思考[J],才智,2019(23)84;
【4】 郑永廷. 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任务与实现方式 [J].高校辅导员,2010。
作者简介:陈俣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辅导员 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该论文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2019年度师德师风建设研究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9SD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