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
黑龙江省林口县实验学校 157699
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接点的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的世纪。迎着新世纪的朝阳,中国的教育历史已翻开了新的一页,造就21世纪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里,人们不得不沉思:地理课堂教学的路该怎样走呢?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经过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我认为要上好课必须备新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一堂科技含量较高的课来。我认为一节科技含量较高的课,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巧妙设计良好的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我善于巧妙的导入新课,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在新奇的学习氛围中激起思考、讨论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心,好学之激情,从而引出要学习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交通运输》一节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我问:“伴着音乐欣赏了祖国的壮丽河山,领略了祖国的幅员辽阔!想去看一看吗?想去哪里?怎样去?”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纷纷发言,接着我将学生们所说的交通工具(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画在黑板上,同学们都用惊奇的眼光看着我,此时我抓住契机,马上说:“这些常用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特点?如何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同学们想理解吗?”,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说“想”,就这样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自己的“情”激发学生的“情”,学生自始至终都情绪高涨,这就验证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一节课中能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堂科技含量较高的课的关键,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诱导学生自觉进入所特设的情境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必须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使用教学手段的最佳作用点。
例如:在教学《长江三角洲》一节时,我收集了大量的图片,音画结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一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眼、耳、手、脑多种感官进行思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培养了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又如:在教学《西北地区》一节时,对于该地区特色的饮水工程-----坎儿井,教材只有简单的图片,我利用视频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理解坎儿井的构造和原理。由此可见,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设耐人寻味的结尾
俗话说:“编筐窝篓,贵在收口”。课堂结尾是一门艺术。好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晴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长江三角洲》一节,在学生了解了长江三角洲的基本概况和经济发展后,由“小导游”们介绍了长江三角洲的旅游景点,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谈收获时学生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个结尾即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如:在教学《西北地区》一节时,同学们都好像来到了辽阔的草原,被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的热情所陶醉,最后在《天堂》这首动听的歌声中结束,学习本课后,学生们久久地沉醉在优美的教学内容和欢乐的音乐声中,那优美的歌曲在学生们的口中不停地传唱。由此可见,一个令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使课堂学习乐而不疲,诱人深思感人心脾,产生了“课虽尽趣更深”的最佳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果能从以上三个方面精心设计,潜心研究,必定能设计出一堂科技含量较高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