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霞
江苏省常州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2
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含有很多实践性的内容。通过开展综合实践,开启对学生的职业启蒙,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角色扮演,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社会实践中,感知职业生活和技术,正确认识自己,并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综合实践 初中地理 职业启蒙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同等地位,是基础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中学每周都要将综合实践课程纳入课表,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的相关教育,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技术、手工制作、职业体验等等。在中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让学体会到职业的开启需要的技术和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地理课程改革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创设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1]。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通过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并开展课堂上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启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认知的启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中学职业启蒙的必要性
社会需要不同的人才,祖国的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面对如今的严苛的选拔性的应试教育,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就面临着职业技术学校的选择,因此职业启蒙教育在中学的课堂内外的渗透都是必要和不可缺少的。每位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和擅长都是不一样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适合的教育”需要中学生在第一次面临职业选择时,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做重要的最关键的。如何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在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让学生了解职业从事需要的道德品质、职业技能、职业认知、正确的职业观,健全学生的素质、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础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从事过程中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不断提升。
二、地理课堂开展职业启蒙的内容
职业生活的顺利开启,需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前提和基础,而提高学生的全方面素质,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培养,因此在地理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健全的教育体系和内容,职业启蒙教育的内容需要包多个方面:
1.情感态度价值观
职业启蒙教育就是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劳动需要正确的道德品质,需要正确的职业认同感,需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很好地进行职业劳动。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贯穿、渗透正确的职业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将职业启蒙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立德树人,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和体验,理解职业分工的不同、从事职业所需的技术、能力,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品德。
2、职业认知。学生坐在教室里,对外面的世界甚至身边父母的职业都了解甚少,谈及父母所从事的职业及需要从事的劳动,中学生知之甚少,更不提从事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因此在地理课堂上,通过职业角色的扮演,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职业,认识自我,建立合适的职业规划和理想,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建立正确的选择。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
无论学习、生活还是工作,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尤其在劳动过程中更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并合作。地理课堂上的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通过团队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一起设计、制作、拼装等活动,过程中需要与他人交流想法,分享成果,倾听意见,以此“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会在职业劳动中与他人分工合作。
4.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很多的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不能再通过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而是需要老师的创新的设计和引导,需要学生通过创新的自主设计并参与活动,自己去发现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生活中来进入课堂中去,探究性地去学习,创新性地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遇到问题,才会想着去如何更好地、创新地解决问题,更好地完成职业理想。
5.信息技术素养
地理学科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处在各学科的前沿,在地理课堂上会经常用到较新的信息科技技术,如AR技术,让学生感知到二维到三维的转换,感知立体空间的真实感;如希沃平台的使用,实现人与多媒体的交互等。在地理课堂上,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链接,理解科学技术给生产和生活的带来的便利,给社会进步造成的积极影响,这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中遇到问题,寻求更科学的解决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6.实践操作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地理课堂中,需要学生从“做中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自主完成模型的制作和拼装,并不断思考不断完善,分工、合作完成地理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和认真专注的品质,将目前提倡的工匠精神的培育让如课堂教学中。
三、职业启蒙教育与地理学科整合的实际
地理课含有非常丰富的实践内容,课前调查如家庭成员的调查,家庭各月水费的调查 ,社区垃圾分类情况,常州水污染现状等;课后结合所学内容,了解常州的自然和人文情况,给常州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课上动手操作,制作地球仪、时区盘、等高线、降水量柱状图等。遇到不同天气状况,角色扮演不同行业的人,如何应对突发状况等等,充分利用地理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美育,培养学生多种学习地理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活能力和职业品质[1]。
三、职业启蒙与地理学科整合的案例
1.实践操作和地理学科整合案例
2.职业体验与地理学科整合案例
在地理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并且不同的行业的人,遇到同一个问题,则会有完全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交通运输,疫情期间的急救物资的运输和非疫情期间口罩的运输;再如水果鲜花的运输,如果不是从事物流职业,大概就真的按照书本告诉我们的知识,短途用公路,长途用火车等,但是实际情况下,我们会看到高速公路上长途冷链车运输从新疆过来的水果,还有云南昆明鲜花的飞机空运等。因此,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采访从事物流的家长或者物流公司,真正了解职业从事所需考虑的多种因素有哪些?也真正学到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了解生活与书本的差距,培养学生考虑问题更要从实际出发的品质。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的数学、动手、语言、交流、合作等多种能力,这些也是进来从事职业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而地理课堂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要阵地,在地理课堂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是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要求,通过课堂上的职业启蒙教育,既让地理课绽放出魅力,也真正体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研究性学习》2008年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2007年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
[3]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2012年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4]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职业启蒙教育主要特征解析》张健《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9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