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朱丽莉
[导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朱丽莉
        八面通林业中心学校  157599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情感教育,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能结合实践,在生活中敢于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通过对课文原文的详细讲解,要做到注重分析文章细节,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感受,并结合学生课余生活实践来进行情感揣摩。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
        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应用到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感受生活情感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选择将知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参加考试,这样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此外,语文这个科目与其他科目有所不同,它更加强调情感的共鸣,讲求以情动人。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情感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老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同时,把教材中的相关因素融入生活场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多留心身边美好的事物,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把生活中的感受勇敢的表达出来并运用到文章的分析中。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助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主动的语文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体会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价值。
        例如,在学习《翠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对文章进行完整分析把握之后组织一次课堂交流或者一场课堂展示,将自己喜欢的事物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喜欢的事物和喜欢它的原因,或者与之相关的有趣经历,谈一谈自己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到了什么,以后对于喜欢的事物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更加直观的体会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做也更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生活的深层理解感悟。通过这种活动,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更能使学生深入地了解文章中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本结合起来,才能使情感教育在语文的教学中发挥它的最大作用。
        二、帮助学生创设情感教育的相关情景
        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情景活动中的,这样才能体现出它所特有的情感价值观,如果教师想要让学生充分的投入课文的学习中,就要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尽可能相似的情景,或者使学生充分投入到情景中去,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才能最大程度上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不仅仅从文字中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此外,情感教育的情景创设应该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情景,学会从实际出发,让课本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这样也更能使学生感同身受,将所学所感所悟灵活运用。

这种创设情景教育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还能够积极联系生活实践,将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因素融入到课堂生活中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比如,在课文《小英雄雨来》学习过程中,由于课文内容所处时代背景与目前时代背景有所差距,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历史,所以很难做到感同身受。因此,在就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与那段历史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首先对文章背景有一个大体了解,给学生一个直观感受,这将有利于学生的代入学习。此外,在文章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抗战时期的相关英雄事迹,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分享自己从中的感悟或者学习收获,通过这种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致敬英雄的无畏精神,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明白在生活中也要向英雄雨来,面对挫折要不惧艰险,学会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三、建立高效的师生互动关系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想比较单纯,因此需要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情感的交流。高效的师生互动首先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尽可能的明白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从而选择一套更适合的教学方式。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当意识到学生出现了思想上的偏差时,要及时采取委婉的方式加以引导,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思想,同时也确保每一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此外,高效的师生互动关系讲究的是平等二字,要能够及时的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受到尊重的前提下学习尊重他人,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丰富自身的情感。
        例如不论是在课堂中还是课余生活中,教师都可以学着去做学生的朋友,互相分享有趣的经历,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距离。此外,教师要充分观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充分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环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课上课下的沟通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对于学生成绩优异的学生要进行鼓励表扬,适当激励其他同学向其学习;对于学习不太理想的学生耐心指导,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主动培养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自己愿意去尝试理解语文课文中所要传达的情感内容。只有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活动,才更有利于教师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结束语:
        总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基础知识讲解和运用上,一味强调背诵或练习的重要性,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影响有限。要想最大程度的使学生全面发展,就要重视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情感教育,将会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共鸣,增加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春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95+97.
        [2]李金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0(15):137-138.
        [3]汪其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20(04):4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