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杨玉兰
[导读] 小学生的思想尚未固化,想象力正处于兴盛萌发的阶段,因此语文课程的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孩子们的想象能力与创造思维。
        杨玉兰
        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小学  150000
        摘要:小学生的思想尚未固化,想象力正处于兴盛萌发的阶段,因此语文课程的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孩子们的想象能力与创造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引入感悟力培养法以及拓展思维训练法,可以有效加强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水平,使得孩子们自身的想象思维能力都将显著加强。本文就是从教学方法入手,以感悟力和思维拓展为切入点,主要讨论了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培养孩子想象思维能力,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与个人成长产生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想象力;感悟力;拓展思维
        引言:我国积极推进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与人的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小学生阶段逻辑思维还未尽完善,所以培养想象力进而促进创造力,成为了小学阶段基本素质养成的基础。语文课程学习能够有效的帮助低年级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采用和设计多种语文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进行想象思维扩展,进而激发创造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培养想象力的必要性
        1.想象力培养有助于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想要提升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口语水平,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累与练习,大多数是来自于他们身边周遭的环境,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最开始是建立在想象力的基础上。所以想象是认知的基础,更是语言的基础。相对于小学生而言,受后天认知经验相对较浅的原因影响,对事物认知更是停留在表面想象上,语言表达能力与口语水平较高的学生,皆源自于对生活中每一个场景及事物的丰富想象力。
        2.想象力培养有助于作文写作
        作文写作尤其是记述文的写作需要有着一定的想象思维,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的作文写作与口语表达能力与想象力密不可分。由于小学阶段想象力丰富等原因,富有想象力的作文无论是在其细节上,还是在其意境上与想象力匮乏的作文相比较皆判若云泥。所以,想象力能够有效促进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想象力培养的策略及方法
        (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1.感悟能力能有效提高课文的阅读理解
        阅读不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能真切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和所处的场景。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燕子》中描写的“才下过几阵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闭上眼睛想象,让脑海内浮现出这种场景,细雨、微风,想象一下细雨轻轻浇灌在初春刚发芽嫩叶上的声音,想想一下初春雨天的味道、想象作者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怎样愉悦恬静的心情等等。这样能从场景、声音、气味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作文写作对的感悟能力要求更高
        这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所有的感官来进行作文场景体验。例如进行自然场景描写时,小学生作文多是“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绿绿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之类。但如果引用感悟的方法,有机会可以让学生尝试置身于自然环境中,先蒙上眼睛,问问自己听到了什么。

蓝蓝的天空中是不是有鸟儿清脆的鸣叫?是不是还有风吹过树梢的声音?有远处传来的某种声音?再让学生开启嗅觉,用鼻子闻一下,自然场景是不是有泥土的气味?花的芳香?草地的清香?最后让学生感受一下微风吹拂过皮肤表面的感觉,青草摩擦过皮肤表面的感觉。最后,使得学生们的视觉感官与听觉感受充分融合在一起,一定会写出一篇精彩的自然景观描写段落。
        (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1.用转换主体方式来拓展思维
        在培养学生以感悟力的同时,要将思维拓展作为提高学生想象力又一有效途径。比如在学习《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文中描绘的场景延伸出去,课文的主旨是大自然中存在着很多美妙的声音,主体为风、水、动物,他们在自然界中有各自的作用,有各自美妙的声音。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想象力与思维,将课文中描述的声音延伸到其他动植物之上,比如草木花等等。为了拓展思维,可以组织班级学生模拟和扮演不同角色,各自形容一下草木花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形容一下草木花被微风吹过、被细雨滋润、被大雪掩埋的感觉等等。这样以角色扮演为兴趣点,以主体拓展为切入点,以思维发散训练来加强和促进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或者可以课文中“主体”不变,而将场景进行转换,将春天的大自然替换为冬天的大自然等等,以此拓展手法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用多媒体手段来营造拓展气氛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感悟力和思维拓展上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各种手段的综合辅助。合理运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插画、插图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场景。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影片资料为学生们进行播放,包括课文场景的声音等,均能有效的营造提升想象力的氛围。同时利用课文中插图让学生图文结合,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更直观的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情景感受。
        3.用课堂讨论来挖掘思维死角
        讨论能让学生从不同视角,不同观点来对比印证课文中的内容,进一步激发想象力,产生新观点。通过讨论交流,可以深化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记忆度。比如《小马过河》课文中,小马最终达成了过河的目的,而在小马过河时偶然碰到一些小伙伴,小马请教的关于每一个过河问题,小伙伴回答的答案都是不尽相同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作为启发学生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讨论如果自己是小马,那么应该怎么做,甚至可以将课文中的问题引申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引入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情景,开展交流。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课文内容,也通过讨论交换观点进一步拓展了思维,充分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也提升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际运用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教师要不拘一格,教学内容不能只停留在课本内容之上,更是要多以引导学生感悟,抓住时机启发学生为主。另外,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不断创造课文场景,极力营造课堂氛围,更是要着重从提升“感悟力”以及“思维拓展能力”入手,以课文为载体,深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为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尤琪.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85.
        [2]尚社林.语文课堂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41-42.
        [3]黄苏霞.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教书育人,2019(19):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