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菊兰
凉州区第二幼儿园 甘肃省武威市 733000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在内容上,需要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教学需要以及教学目标要求等,由此在类型、作用以及开展形式上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置情况及意义阐述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作为幼儿游戏与交流的重要场合,教学材料的投放会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致与积极性,另外幼儿还可根据材料的颜色、形状等形成初步的艺术感官体验,对于幼儿成长以及艺术涵养而言具有重要影响。部分幼儿园在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上,由于缺乏幼儿成长关注与探究,导致材料投放缺乏一定趣味性及艺术性等,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参加区域活动的积极性。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属于幼儿教育中重要的辅助手段,通过幼儿在游戏中的自发性与积极性,使其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实践能力等。对此,现阶段的幼儿区域活动设置应重视教学材料投放的质量性与针对性,由此改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施质量,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身心成长。
二、相关的改善思路及实施方案
(一)加强逻辑型区域材料的投放比例
逻辑型区域材料主要指积木和拼图等,此类材料在游戏形式上主要通过调动幼儿的探索欲以及好奇心,使其在区域活动的游戏过程中获得探索上的满足感。环境设置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在智力型区域材料的选择上应重视空间性、思维连贯性以及趣味性等因素,使幼儿在形式多样、具有趣味以及逻辑性较强的区域材料中,获得参与上的乐趣,继而提升区域活动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可通过逻辑型区域材料的投入,改善幼儿的逻辑思维教育实施质量。
(二)结合幼儿成长差异性进行投放
幼儿的身体与心理成长还处于“萌芽”期,在区域活动的设置上应结合幼儿的不同成长阶段的幼儿进行合理设置,由此使区域活动的教学设置可以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一般情况下,幼儿园通常设置小、中、大以及学前班,不同教育阶段的区域活动材料应具有不同特点。比如在小班阶段的区域材料投入上应适当降低使用难度,同时教师应对幼儿进行指导与管护等;而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教师可适当采取自主性活动方式,同时在区域材料的选择上可选择皮球、呼啦圈等运动性与竞争性较强的区域材料,使幼儿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改善区域活动的参与性。
(三)提高区域材料与现实生活的匹配性
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主要与教学环境一同起到辅助教学作用,通过该活动环境的氛围以及活动熏陶,使幼儿在参与和沟通的情况下,逐渐完善自身对事物以及情感交流的相关看法。对此,教师可通过手工性较强且与实际生活较为密切的区域材料投放,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以及生活气息浓厚的材料渲染下,转变生活对待相关事物的看法。比如教师可在区域环境中投入易拉罐和硬纸板等工具,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的手工创作,通过激发幼儿创作意识以及生活视角教学,使幼儿可以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参与到区域活动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自身对生活事物的看法。
(四)加强互动型材料的投放
幼儿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合作使区域活动培养的重点项目之一,对此教师在区域材料的投放过程中应加强互动型材料的投放,使幼儿在材料与活动环境的相互作用下逐渐提升沟通与合作能力。比如在教师可投入简单的体育运动器材,使幼儿组成若干小组进行相关的竞赛活动,由此使幼儿在拼搏互助的过程中加强沟通与合作能力。如拿球赛跑、呼啦圈竞赛等。
(五)加强艺术型材料投放
在社会生活水平以及教学观念的进步,幼儿园教育在内容与形式上应结合当代的教育观念进行相应的转变,比如在区域活动的内容设置上拓展艺术审美教育及其材料投放,由此使幼儿在艺术审美上形成初步认知。在实际的区域环境设置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幼儿的成长阶段投放相关卡通玩具,并在环境设置上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由此使幼儿在视觉感官上获得相关审美体验,由此使幼儿在环境的潜在影响下获得审美上的初步体验。此外,教师还可在区域活动的内容设置上,投放相关水彩笔、蜡笔以及相关绘画工具,使幼儿结合自身想象进行绘画创作,由此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使幼儿获得艺术实践上美的体验。
(六)完善区域活动环境的管理工作
幼儿园区域环境在内容以及投入材料的管理上,一方面需要考虑教学的实施质量以及目标,另一方面需要根据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管理方案,比如在投入教学材料的安全性上,或者卫生管理工作的制定上都需要进行合理设置,由此保障区域活动的有效实施。幼儿园在管理工作的制定上应完善区域活动的管理内容,比如教学人员的引导工作标准、材料投入标准以及培养目标等,由此确保幼儿在区域活动的环境中可以获得一定教学保障及安全保障。
三、结束语
本文根据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教学实施内容以及材料样式等,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究,旨在通过相关研究成果改善区域活动的实施质量。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对于幼儿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对此,在区域活动环境的材料选择以及教学内容制定上,应重视幼儿的成长特点以及心理需要等,由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学措施的实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