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化学课堂减负增效的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马楠
[导读] 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师生共同的阵地就是课堂。
        马楠
        天津耀华滨海学校  天津市  300163
        摘要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师生共同的阵地就是课堂。教师的有效教学,彰显在学生的有效学习之中,每一堂课“学”的有效和高效都应着眼于两种境界:一是“短效”,即课内即时可测的教学成效,包括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的愉悦度高、以认知为主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二是“长效”,即情理的积淀、方法的建构、素养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减负增效
        我所任教的高二年级在中招时的录取分数线为381分,较前些年500分的分数线降低了100多分。学情的巨大变化促使我不断思考,面对同样的教材、面对同样的高考,我应该给这届学生呈现一种什么样的课堂?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如何实施新知的教学?在学力有限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减负增效?老师认为的高效就是学生的高效吗?不论是怎样的教学模式,都要给学生表现自我、自主学习、科学探究的机会,同时创设一个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良好教育环境,在合适的时间做适合的事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高效课堂。
一、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近年来,中考、学考、高考的命题趋势越来越多的转向重基础,家长会后家长们总是在询问孩子的基础不扎实,该怎么办?那么何为基础?我想基础就是对教材中的内容做到了如指掌、指哪打哪。书中的活动板块丰富多彩:有关于基本概念的详细描述;有归纳对比物质性质的各种表格;有展示物质用途的生动图片;有追溯起源的科学史话;有启迪学生探究的学与问和思考与交流;书中还有准确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图片。老师的讲解无法替代学生对教材的研读,记笔记也无法替代学生对教材的研读。抓住关键节指导学生点研读教材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给学生的建议是课前泛读(用红笔划出学生觉得重要的信息)、课上精读(用荧光笔划出老师讲解的重要知识点)、课后再读(做题过程中发现被自己忽略的知识点用第三种笔进行标记)、每周固定时间检查。


        课上精读案例分享:课程改革后新增教材《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抽象理论性较强,教材中涌现出大量理论性术语,这本书的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第一节教材共9页,六个大标题,我将其细分为11个基本概念,课上精读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首先指导学生在书上用阿拉伯数字标出这11个基本概念,能层、能级、构造原理、电子排布式、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与光谱分析、电子云、原子轨道、泡利原理、洪特规则。以构造原理为例,首先请同学在书中找到什么是构造原理,然后仔细观察图1-2构造原理示意图,指导学生观察横行是同一能层,纵行是不同能层的相同能级,再引导学生关注各圆圈间连接线的方向,提出书上问题“钾原子的电子排布为什么不是2、8、9,而是2、8、8、1呢?”此时学生再次观察图片1-2发现3p能级连接4s能级,然后连接3d能级,学生发现能层的顺序不等于能级的顺序,这样就通过设置问题、精读教材、思考发现,顺利完成了构造原理的难点突破。举一反三,学生还发现4s能级连接3d能级,然后连接4p能级、5s能级…。精读教材结束后,请学生合上书,在笔记本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这11个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注意事项和举例。如果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能够自行书写笔记,说明这部分知识的吸收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二、各种妙招助力课堂
        第1个小妙招是每节课前5分钟是默写时间,我会将前一天或者前一周所学方程式进行重组,比如有机化学教材中是按照物质类别学习性质,那么默写的时候我就会按照反应类型来将不同类有机物的性质进行整合。提前打印好默写小条课,这五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记忆。第2个小妙招是课上与学生约定“老师讲则学生不低头,老师停则学生不抬头”,听课就要专心的听、使劲往脑子里记,记笔记就要通过自己刚刚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第3个小妙招是习题课前请科代表提前统计学生有问题的题号,与老师在备课时准备讲的题号进行对比,就能发现我们对学生的预估与学生自身的情况是不太一样的。研究学生上报的题号,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揣摩学生真正拿捏不准的点是什么。习题课不在于讲得多,更在于能够讲到学生的心坎里去。老师所讲正是学生所需,那么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度就会大增,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
三、巩固落实写好作业
        同样都是写作业,如果学生一味的抄抄写写机械运动,也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我跟学生约定,每周的早自习用来检验一周作业的完成情况,提前将一周作业中最经典的题目或者老师讲过的题目打印成小条,要求学生书写完整的作答过程,并上交批阅,将完成情况记录在《记分卡》上,定期评比颁奖。一方面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于作业中必考题目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的检查和督促。
        从学情学力出发、从学生需要的方向出发、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前多准备一点点,就可以将减负和增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真正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