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教学在轨道供电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罗旭
[导读] 随着现代各个专业智能设备的增加,企业对各个专业及各个工种人才的需求加剧要求提高,各个职业学校任然采用传统的“学校制”教学方式,虽然学生也能在学校内的车间参加实习,掌握技能。
        罗旭
        四川铁道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现代各个专业智能设备的增加,企业对各个专业及各个工种人才的需求加剧要求提高,各个职业学校任然采用传统的“学校制”教学方式,虽然学生也能在学校内的车间参加实习,掌握技能。但是学校的设备往往和现场的设备脱轨很多,甚至有的职业学校无力采购现场设备。校内实习由于校内师资的有限性,往往采用大班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阐述的 吸取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学,双元制,师徒制。
一、什么是双元制?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在职业学校教育产生以前,以师傅带徒弟、“做中学”的学徒制逐渐成为知识、技术、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吸收传统学徒制优点并融合现代学校职业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创造了现代学徒双元制。
二、双元制教学在铁道供电专业教学实践
        原来的学校的顶岗实习很多毕业生并不是到相关单位上班,相关单位此行为认为可能是是为别的单位培训员工。甚至是为对手企业培养员工,大多力不从心,大多数校企合作是凭个人之间的情面维系着,使得企业失去了活力。因此,我们尝试着通过职业学校和企业行业的合作实施双元制教学,目的是有效整合现有的职业学校和企业行业有限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使中等职业教育真正和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捆绑发展,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无论何种方式的双元制教学都需要企业积极参与。“企业要和学校共同承担学徒制的教学和评价。他们需要共同参与,并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考核标准。”双元制教学是一种新的育人模式,以前的“大班制”将被“跟踪式”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所取代。使得企业更加主动积极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体系中。
(一)基础教育及让学生选择专业
            由于刚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对岗位专业都不大认识,在学校以先学习理论以及基本的技能为主,再企业以“企业体验”为主,组织几次参观企业、感受企业的文化内涵为主,并邀请企业的专家到学校来给学生讲解企业的文化、车间生产过程等内容,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相关内容,并且安排相关专业的短期的校内实训,让学生扎牢基础知识,让学生找到感兴趣的专业,喜欢的企业,企业的用人的要求,使得学生变兴趣为动力认真学习达到企业用人要求。
        (二)联络开展双元制教学的企业
        轨道供电专业中双元制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是选好试点企业。先要在紧密合作的企业中,选择实力强、资源丰富,沟通能力强的企业来试点;然后根据学校学生的就业意愿和合作企业的意愿,确定学生专业方向和学徒制试点企业。
        (三)、校企共同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培养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根据轨道供电领域和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见表2),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符合职业能力发展的课程,重构突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思路如下:
①据职业能力要求,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职业标准;
②按照职业标准,将职业能力分解为若干个能力模块;
③合生产任务和能力训练要求,开发相应的项目任务;
④定融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模块考核标准、考核方法;
⑤编写适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四)、校企共同实施教学过程
        给学徒定岗实习安排校企双方加强沟通,根据学校专业班级、教学进度和企业项目情况,分批分项目实施,让每一位学生在定岗实习过程中,能深度接触企业文化、全面实施师徒短期带教;跟岗学习时,学校、企业全程接触,严格执行过程管理机制,企业把学生的职业表现与岗位绩效量化考核、学校把学生教学评价、德育管理数据及时共享,企业、学校、家长共同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1、基础知识学习阶段:
         时间:第一学年
        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在学校以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为主,并安排各工种的体验教育,学生在第一年主要在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培养学生特长。安排在企业之间的体验了解,并多让学生参与各企业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各专业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并找到适合自己和感兴趣的专业,第一年结束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单位的用工情况公布出来,为单位选择学生和学生选择单位做好桥梁作用。
        2、专业技能学习:
         时间:第二学年
        专业技能学习阶段开始以“项目实训”和“轮岗实训”的形式进行,各专业采用一个月在学校,第二个月在企业的轮换模式。在学校的一个月主要学习相关专业的理论学习,教师以系统的传授下一月即将到企业实际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更能系统的了解实际操作的整个过程,不仅知道怎么做,还能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理论与实践向结合,更能达到学习的效果。学生的成绩由企业实训+理论考试双部分组成,企业每月提出实践操作容易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写出“每月一文”。才用“理论—实践—思考”三结合的教学方式。
        3、跟岗生产阶段:
        时间:第三学年
        跟刚生产阶段是要到学生选择的企业进行“跟岗生产”,企业给每一位学徒指定一位三年工作经验以上的师傅,签订师徒协议。师徒的跟岗关系既能在生产中指导学生的生产学习,也能从生活方面传授相关的生活经验,可谓一举两得。学校派出教师到现场处理学生的生活管理,处理学生才企业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要能够掌握专业所需技能。师傅和指导教师对学徒进行综合评价。学徒要能够取得学历证书和专业工种的技能鉴定证,保证能顺利上岗。
        三、双元制教学的关键
        双元制教学的关键是利用师徒制,师徒制是一种传统、有效、便捷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方式是最有效、最直接、最具体的人才成长途径。通过这种培训模式,一方面,使重要技术岗位上的老师傅将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传承下去,另一方面,可以快速促进年轻员工的成长。同时,这项培训模式,还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壮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2、节约企业的培训成本,有助于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
        3、避免一般培训带来的“工学矛盾”,弥补培训脱离生产实践的不足。
        四、效果呈现
        "双元制"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基本从业能力、社会能力而且特别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综合职业能力是一种跨职业的能力,对我们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可以 胜任其职业领域里的所有工作任务,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工作岗位的任务。他们在掌握了业务能力的基础 上,还学会大量基础知识以及有实用价值的社会能力,其适应能力就得到了大大的增强,为自已的人生道 路作了坚实铺垫。 双元制培训模式不但具有较强的技术鲜明性,超前性,而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通过培训使 学生获得宽广的知识技能面, 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
         
        [1]徐涵.中外职业教育体系比较研究[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6
        [2]李志清.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及其性质[J].?现代企业教育,2001(7)
        [3]陶玉琼.中德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借鉴[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
[4]郑向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历史、内涵、特点及问题[J].理工高教研究,200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