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高彬彬
[导读] 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
        高彬彬
        锦州医科大学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1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在此过程中,科学应用移动互联网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其教育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教育人员必须对其加强重视。本文首先分析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价值,然后以此为基础,综合探究思政教育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移动互联视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引言:
        在高等院校建设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教育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确保能够更为高效的开展思政教育,使其更高程度的满足现代互联视阈的发展现状,有效推进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为了进一步明确如何更为高效的开展思政教育,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价值
        在具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移动互联手段的合理应用能够对其时空维度进行有效拓展,通过科学应用具有较高简易化和便携化的措施和手段,对思政教育进行科学辅助。同时,互联网手段也具有更高的互动性,确保大学生在参与思政教育是具有更高的热情[1]。通常情况下,高校学生还没有实现完全成熟,基于此,高等院校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思政教育引导,通过全面引导确保能够全面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在此过程中,信息化手段具有更高的实效性,大学生通过应用网络化手段可以及时明确思政教育进展具体情况,及时接受相关信息。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策略
        (一)合理优化备课工作
        首先,需要科学应用现代互联网设备,通过网络平台全面搜集大学生在进行思政学习过程中的各项信息,例如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状态,交流渠道,在线方式和网络用语等多个方面。其次,还需要科学归类与合理分析,收集到的各项信息,确保能够明确大学生在参与思政教育时的真实想法,进而明确大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的具体需求,确保大学生可以接受更高程度的思政教育。与此同时,还需要合理优化备课内容,首先需要进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合理优化,通过深入研究思政教育工作,确保该项工作具有更高的预见性,在设置内容方面,还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把关,不仅需要确保传播内容能够高度符合正能量主流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还需要确保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进而保障国家发展和个人发展,能够实现高度统一[2]。其次,需要对其教育内容设计领域进行有效拓展,兼顾学生的发展和兴趣,确保教育内容具有更高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时代性,使其高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在选取内容时,需要确保其美感和具象性,利用真实的事件,确保相关内容具有更高的信服力,同时还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使其能够正确辨别虚假信息,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去建立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最后需要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实现更高程度的网络化,高等院校通过合理搭建教学管理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育活动,确保教学内容实现更高程度的互联网化,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的不同需求得到更高程度的满足。
        (二)科学净化网络环境
        相对于传统互联网而言,移动互联网具有即时性和便携性等特点,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大的便利条件,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足。

通常情况下,手机客户端的IP地址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使其追踪不良信息的难度大大增加,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高等院校需要科学构建相关规章制度,例如网络信息监管,语言使用规范和网络信息审查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大学生文明上网进行更为有效的教育,确保大学生具有更高的安全意识,合理优化互联网环境,确保协和邪性和安全性。其次,需要和公安,网络安全,司法等部门有效配合,并以此为基础,科学构段监控体系,强化手机舆论分析,有效监管应用商,确保市政教师具有更高的应变能力。
        (三)搭建多方沟通平台
        在我国现阶段,很多高校都在进行网络化平台的合理构建,为多方沟通创建必要的沟通平台,通过科学应用移动化途径,能够确保学校相关部门和校内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分析现阶段具体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面临的困惑和疑难,然后给出具体的改进对策,确保其针对性和可行性。基于此,高等院校在具体开展思政教育时,需要科学应用网络化平台。在开展具体实践活动时,高等院校需要基于自身具体情况,科学制定校园APP或BBS,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提供全方位的资源,同时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对其思政教育的感受进行全面分享。
        
        (四)强化相关立法监督
        在进行信息安全协调时,国家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同时明确自身法律责任,确保相关人员在应用移动互联网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界定违法违规行为,进而保障移动互联网发展可以实现有法可依。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移动互联网管理制度和信息交流的科学完善,确保能够合理规范用户网络行为,有效打击网络犯罪行为,科学构建互联网环境,确保其安全性与和谐性。其次,还需要对接移动互联网应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基于实际情况,科学制定评估制度,相对于传统互联网而言,需要确保其评估制度的独特性。最后还需要针对移动互联网科学构建运行管理制度,明确互联网运行时的权责关系,使其管理职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进而确保有序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五)优化思政教育队伍
        在我国现阶段,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成为高校思政教育中及其重要的工作手段,为了对其互联网技术进行更为有效的应用,高等院校需要科学构建思政教育队伍,这么教育人员能够更为高效的使用手机媒体,使互联网优势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还需要科学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合理优化教学方式,保障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互联网的平等性和交互性等特点,确保能够更为高效的开展思政教育[3]。在此过程中,教育人员需要深入研究思政教育教学,确保自身具有更高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可以基于互联网设备进行充分展现,确保能够合理优化教育平台。与此同时,教育人员需要强化自身互联网意识,确保能够更为高效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基于大学生兴趣,通过视频,音乐,动画。微课等多种形式进行思政教育内容的合理优化。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进行线上线下渠道的有效贯通,确保能够及时评估学生思想动态,进而保障及时调整工作内容,使学生对教育内容具有更高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等院校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优化备课工作,科学净化网络环境,搭建多方沟通平台,强化相关立法监督,优化思政教育队伍能够确保更为高效的开展思政教育,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推进我国现代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更高程度的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振山. 移动互联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 000(008):937.
[2] 黄悦. 移动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 No.362(20):47-48.
[3] 薛一菡. "互联网+"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 长江丛刊, 2018, 000(024):P.260-261.
作者简介:高彬彬,1990年出生,男,汉族,籍贯辽宁省锦州市,锦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