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郑小玲
[导读] 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来看,不仅要教会学生复杂的化学知识
 

        郑小玲
        福建省晋江市子江中学362200


        摘要: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来看,不仅要教会学生复杂的化学知识,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通过核心素养教育来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涵盖多方面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创新意识、个人素养、合作能力以及价值观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言,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能够通过钻研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综合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化学水平,从而有效保障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育。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引言:在传统的讲学模式中,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思维导图,在自主探究,总结归纳的知识整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做到学思用的有效发展,在教学中做到层次化,渐进性的培养策略,实现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促进。
        一、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点
        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日常化学学习与不断积累化学知识,得出的对于化学学科的整体认识,是对于已学化学知识的自我反思和对于化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具体表现。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于要求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能做到,了解不同化学物质详细的反应过程,对于化学物质在反应中的联系与规律有所认识,从而实现通过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化学问题,树立起学生科学化学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绿色科学化学理念,从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化学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意识。
        二、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1)化学的本质特征
        化学与其他学科本质上的区别,在于化学在化学物质反应的微观水平,对于化学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不同的变化与联系进行讨论,通过化学符号以及模型来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联系,在化学的核心素养中理论推理与实验相结合,推理与判断相协助等思考要素更加体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例如在《原子结构》这一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一种物质与另一种物质之间的区别,一方面是由于不同物质之间不同的性质,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各自不同的结构所导致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建立起化学学科的核心思想,通过这种核心素养来理解原子结构的实际意义,并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2)化学的基本问题
        化学学科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化学物质之间反应本质与联系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运用实验,假设,化学模型等多种方法,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来对物质及其变化有着更加详细的了解与认识,在物质进行研究时应当进行合理大胆的猜想与严密细致的判断,这样才能够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例如在《离子反应》这一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灯光的亮度的不同这一形象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对于电流强弱产生一个更加直观的印象,从而展开对于学生认识不同物质具有不同导电性的介绍,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子反应中物质变化的相关概念,通过这样形象的实例,也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3)化学核心素养体现的原则
        所谓化学素养就是指学生在化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化学这门学科逐渐拥有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核心素养并不是指某一章节的基础知识,而是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识和对于化学学科所理解的核心内容,当学生具备化学核心素养时,学生就能够运用化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其他问题,进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例如在《环境保护》这一节中,学生通过之前学习的知识就能够对于臭氧保护,酸雨形成,温室效应等当前日益严重的自然环境问题,能够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来认识,从而能够对于当前人们越来越关心的环境问题,以及我们在享受科技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类应当怎样保护环境有所认识,对于我们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文明发展的观点有所理解。


        三、高中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阅读要求  
  阅读要求要十分明确具体,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开始阶段,可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并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一段时间后,可将讲义缩简成阅读提纲,写在小黑板上布置给学生。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就不必再发讲义和布置阅读提纲,可逐步要求学生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
(二)增加课堂阅读时间
        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步养成的,阅读习惯也不例外。长期以来的理科课堂教学一般还偏重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板演学生抄”的说教式教学。不可否认这样的教师专业水平是高的,但严重忽视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学生主动阅读并建构知识的过程就在这种不知不觉地教的活动中被慢慢地剥夺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这样漫漫地失去了。学生仅有的一点阅读兴趣则是靠动漫小说一类的读物来维持。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课堂自我阅读的时间,并对课堂阅读的方法进行指导,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矛盾的地方挑起争议,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发现问题,在争议中解决问题,在扬弃中形成规律。
(三)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在给学生指导教学的初期,要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点,讲一些相关故事或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化学实验是学生平时可以经常接触到的知识内容,在相关知识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就会对化学教学产生兴趣,注意力被吸引,在这样的情境下,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的向往和对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在学生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之后,对于所讲解的内容都会主动复习和预习,更方便化学教学。
        例如在讲到“氯化氢”一节时,可以给学生做一个关于喷泉的小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氯化氢气体,因为氯化氢气体是无色的,所以学生会怀疑到底有无气体产生,从而让学生对氯化氢产生好奇心。在类似丰富而有趣的化学实验里,学生会逐渐培养出一种科学探索的思维,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热爱化学知识。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对学习和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         
(四)注重概念的理解与辨析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不清的概念,可以通过阅读内容,提出问题,学生自学讨论,加以判断。例如,电解质的定义,学生很容易弄混,总是把概念的重心放在导电上。在教授这一概念时,我学着语文老师去划分句子,主语:化合物,谓语:是,宾语:电解质。定语: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如此分析很容易把握概念的要点。         
(五)要重视文字叙述,更要重视表格、插图  
  对重要的概念、论述以及关键的字、词、句等,要引导学生以勾、画、圈、点等方式做出必要的标记。阅读中要注重思考,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哥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分析、归纳、综合、推断等思维活动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切实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和质量。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化学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化学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教授给学生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还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方面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习惯,锻炼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有效的完成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可以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思维与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丰富化学课堂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张晓军.浅谈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8,09:37-40.
        [2]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德育有特色[J].中国教育报,2016.
        [3]王宝斌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三大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3).
        [4]谭桂花.培养学生化学阅读能力之我见[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5):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