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华
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255200
摘要: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经过不断探究和学习后,开始将信息化教学广泛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在课堂上以适当的方式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能够对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从而大幅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中地理;课堂效率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教育水平的要求开始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求,教育工作者开始将信息化教学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希望能借此提高教学水平。在高中地理的教学实践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的确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还需要高中地理教师不断创新和完善。只有以恰当的形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大量较为枯燥生涩的理论概念,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为目的,直接将这些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和理解,这样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厌烦心理,更无法让学生真正的去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的内涵。然而,引用信息化技术,就能够有效地将这些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展示出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与教学有关视频或小动画等,给学生以丰富的感官体验,争取将枯燥的硬性理论知识改变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地球的历史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展示古地球环境及生物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几十亿年前地球上奇妙的环境和生物及其随着时间的发展所发生的变化,再加以一定语言引导,让学生对地球数十亿年的演化历程产生好奇,从而自发地对这一节的内容进行学习和了解。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和深入地去学习地理。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作为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地理教材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地理教材的内容基本以理论知识为主,对实践方面还不够重视,偶尔在现实中发生了一些与教材知识相关的重大事件时很难做到及时更新,因此,教师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当时的热点话题事件等,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扩大教学范围,丰富教学内容,将教材上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例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现实事件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对自己学到的知识的应用有了更深的了解。
比如在讲解环境与发展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这几年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当地环境情况变化的对比,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还可以利用一些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对更加深刻的问题产生思考。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世界上发生的大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提升了社会责任意识,今后会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回报社会。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其中很多知识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仅仅靠着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不去亲自实践、亲身体会的话,有些知识是很难真正理解的。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定的实践活动,根据教材中的内容选定几个专题,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专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包括但不限于网络问卷,实地考察等,研究结束后,总结出报告,做成PPT,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交流等。
比如在讲解产业区位因素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根据教学内容,分别去城市中农业、工业、服务业中较有代表性的机构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方向进行调查访问,结束后将内容总结出报告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亲自进行了调查和了解,对教材中说讲授的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举一反三,同时学生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也掌握了一定的自我学习技巧,有了合作学习的意识,自我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
结束语: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中地理教育的信息化是必然趋势,高中地理教师务必要顺应时代潮流,转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积极使用信息化技术,丰富可用的教学资源,增加课程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学生地理知识储备,进而获得教学水平的进步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建平. 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J]. 高考, 2020,No.355 13 47.
[2]李生庭. 信息化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 46 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