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倩
青岛十七中 政治教研组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来提高人的思想觉悟,美化人的心灵,从而提高人的素质、推动人类社会更好地发展的一种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引善,使人在效法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中实现道德教育。政治教师只有在人格、 教态、语言、情感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去创造教学美,才能产生感人的力量和审美的魅力,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从而促成从认识到行为的转变。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美育 相互促进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培养政治品质,坚定政治方向,树立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的教育。作为通过改造人的主观世界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创造美的一个领域,德育和美育自古以来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中国古代儒家德育思想的精华就是德美并重,德美交融。将美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构筑以美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潜移默化地认同教育的内容并将之内化为自身的品行和素养,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因而,在讲授思想政治课时,结合美育来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
首先,教师的精神内涵要与教学形态相互融通。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的学识、道德、人格力量等往往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支配着教育学生的言行。作为政治教师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政治教师基本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当前主要表现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不息的精神、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热爱政治课教育,满腔热忱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其言行要与政治教材里所阐明的基本观点、基本要求保持一致,率先垂范,做到实事求是,敢于说真话,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品质,在困难面前不动摇、不退缩,目标明确始终如一。比如要求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首先自己就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求学生爱科学,自己就应博览群书,不断进取。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的心里,先得自己有阳光。”否则,不但说服学生无力,甚至会使学生怀疑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教师应当用执著的追求、无私的奉献、丰富的情感和知行统一的实际行动来教育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总之,教师要慎言、慎行,注意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美的形象、美的榜样。
其次,教师的教学要体现内容美。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让美育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美育渗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让课堂上各种美好的东西触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培育他们的品格。这就对思想政治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必须在课堂内容上狠下功夫,让学生真正从内容中得到美的享受。如果教师不具有对教材的抽象理论进行审美加工和形象化的能力,就讲不出形象,讲不出滋味,讲不出美感来。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审美心理的需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各种美的因素,并把这些美提示出来。因为学生接受知识往往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他们容易对具体的生动形象产生美感。如喜欢色彩鲜明的图画、节奏强烈的乐曲,喜欢对比反差较大的形象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学生的这一审美心理特点,在进行理论分析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可精心选取一些典型事例强化说服力。
还可以发挥电化教学声情并茂,情景交融、色彩丰富和直观直感性强的优势,通过电影电视、电脑等多种电化教学手段将一些优美的图片、动人的音乐、感人的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营造氛围,创设情景,使学生在丰富多采的优美的情境中开启心智,引发兴趣,达到陶冶学生性情,培育学生品格的目的。
再次,在教学中追求语言美,增强教学的感染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侧重于传授知识、明白道理、激发情感、引导行为等方式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却忽略了教学语言美的研究,这就导致上思想政治课语言单调、古板,使学生失去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造成教学效果低下。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善于运用语言,比如引入新课时,以自然流畅、凝练生动、引人入胜的语言或优美悦耳而富有旋律的音乐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授有关思想政治知识时,以科学准确、言简意赅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体验道德情感时,以诗一般充满激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在举例说明时,以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明白事理;在引导实践时,以简单明了、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的语言诱导道德行为。另外,教师的语言还必须有巨大的磁力和感召力。思想政治教学中诱导的语言,能给学生以思维的方向;点化的语言,能给学生以迷津的豁朗;赞许的语言,能给学生以人格的尊严;激励的语言,能给学生以登攀的勇气。教师应在语言风格、策略、应变、节奏、表现力以及对语言美等方面不断追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优美生动,做到以理服人,以生动的语言感染人,体现语言美,让学生从优美的语言中汲取营养,净化心灵,把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心坎里。
最后,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需要与学生进行审美情感的交流,促进师生双方的感情沟通和相互认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道德情感,美是教育实施的基础。思想政治课从本质上说是德育,从具体科学知识上说是智育。当师生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学的气氛就有了节奏和生气,知识的传授和领会便变得宽松并且愉快,教师寓理于情,以情显理,动之以情,然后及理,成功的可能性也就大了。教师还应以友善的态度尊重教室内的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处处以身作则,切不可讽刺挖苦;要关心、理解、支持学生,使教育产生一种最质朴的动情效应。一个优秀的教育者,要严中有爱,严而得体,会“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要用爱和感情的泉水拭亮学生心灵的窗户,当学生感到你真心为他们好时,才会乐意听你的教诲。这样,就会给学生造成愉悦的心理状态,达到师生间的双向交流,为教育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的东西能使人充满愉快,从而唤起对美的追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每位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挥美育“以美促德,以美陶情,以美益智,以美德体”的独特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导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以美激志,努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美引善,树立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美塑人,让学生在学习榜样的潜移默化中成长。总之,我们要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美的因素,把思想政治课所具有的“真”的内涵和“善”的因素,通过美来增强感染力和征服力,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最终实现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杨丽芬.刍议政治课中的教学美[J].政治课教学,1998,(6).
[2] 程新康.审美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渝州大学学报,1999,(3).
[3] 康德.论优美感与崇高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 章文珍. 尊重学生差异 促进健康成长[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1).
[5] 孙丰银 王东海. 素质教育之花开遍和谐校园 [N]. 淄博日报,2011.
作者简介:刘晓倩(1985.02.05——):女,汉族,籍贯山东临沂,现任教于山东省青岛第十七中学,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