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琴
香格里拉市上江乡小学 674404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生的学习必须朝向多元化领域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想象能力的发展。因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有着极大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能力培养;动手能力
引言
素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趋势和方向,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美术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和独立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旨在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小学美术老师应该及时转变教育观念,不只是教给学生基础的美术知识,还要通过上剪纸课和手工课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1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艺术类学科的教学受到了更多关注,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的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精辟地论述过“手脑并用”的意义,提出教育要“手脑并用”。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缺少动手能力的美术学习空洞无味。如果学生不能进行独立的自我创作,不能动手实践,那么美术教育也就失去了灵魂。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2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措施
2.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优化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校园当中要进行环境的优化。首先,在学校内部建起浓厚的美术教学环境氛围。比如学校可以定期地举办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从中加强学生对于美术学科重视,并且促进学生能够积极地去进行美术活动的参与,比如进行相应的文化艺术节,开展一些美术展览,并且鼓励学生建立起相应的美术兴趣小组以及美术社团等。在假期以及周末等空闲时间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的写生活动,并且参观一些建筑物来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给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且还可以熏陶学生的审美心理,从中激发起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不仅如此,在校园当中还可以充分地利用艺术来进行形式的美化,运用环境来时刻为学生展开艺术的熏陶。
2.2丰富美术课堂当中动手能力的资源
为了进一步切实有效地进行美术课堂当中动手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拓展其教材当中的动手空间,以教材为本,在保证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美术概念的基础之上,利用其教材来拓宽学生的动手空间。一些美术教材在设计上强调生活性、社会性和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多方统一,并且在一些环节当中有很强的寓教于乐的理念。
但是由于一些美术活动并没办法进行有效地控制,使得一些活动开展起来相对较为杂乱,降低了学生的体验感,并且较为深奥的艺术欣赏也会使部分学生难以理解。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就可以贴合教材来进行,有倾向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第13课伸缩玩具课件》的教学学习。在进行美术教学规划时,要使学生处在一种动态的教学模式当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并引导其进行亲自的体验感受,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学生可以在丰富的体验式活动当中掌握扎实的动手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还需要在活动开展过程当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丰富的设计。
2.3注重开设手工制作课
与其他学科教师略有不同,小学美术教师不但需要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还应当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开设手工制作课。根据以往情况可知,美术手工制作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并没有真正发挥其教学作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教师对此不够重视,没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应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导致效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进行手工操作,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会降低学生手工操作的兴趣。为此,在开设手工制作课前,教师需要改进教学观念,严格按照科学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工作。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手工制作自由发挥,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例如,在讲授《做笔筒》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利用图片放映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笔筒模样,随后带领学生制作自己喜欢的笔筒类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一边讲解一边为学生做出操作示范,在学生各自制作的过程中,要适当对其进行纠正引导,通过鼓励与启发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制作出自己喜爱的笔筒样式。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其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树立动手操作的自信心。
2.4创设情景,增强美术教学的吸引力
情景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美术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知识的魅力,调动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积极性。同时,美术情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关注度,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美术情景营造了相对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留给了学生交流和思考的空间,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创新型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想象,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体验绘画和创作的乐趣。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物体,用点、线、面的形态重新组合,绘画成非巨像的画面效果,让学生有丰富的想象空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动手教学氛围,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并通过开设手工制作课的方式,对小学生开展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以此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有效推动小学美术教学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亮.小学美术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6.[2]张海英.剪纸课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J].文教资料,2017(7):111-112,116.
[3]宋长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教学[J].学周刊,2017(28):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