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 蒋雯茜
[导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在审美意识以及思想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蒋雯茜
        湖南省长沙县长沙华夏实验学校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在审美意识以及思想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起健康的人格,同时也使得学生审美水平得到了提升,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从现阶段我国部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展开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氛围往往较为枯燥,学生的课堂融入性也很差,这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小学美术教学综合效果。基于此本文也尝试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优化途径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以及教师往往对美术学科重要性的认知较为片面,尤其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选择把美术课临时调换成语文数学或者英语课,这也使得小学生美术学习课时并不多。此外很多美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往往很难得到保障,一部分小学校园的美术课教师属于兼职,这也使得美术教师对自身教育事业的热情程度不高,导致了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很多时候,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出相应的图画,让学生对其进行模仿,并且对学生绘画水平的评价方式也较为单一,通常会认为接近教师绘画图案的学生美术水平较高,反之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这种评价方式缺乏合理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课堂绘画的热情。对于真正的艺术作品创作而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方式,对于同一事物的感知能力以及感知方向也有很大的不同,各有各的美,往往很难分辨出孰高孰低。这就要求教师以及家长在对学生进行艺术启蒙以及教育的时候,不应该抑制学生的天性,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得到有效激发。
二、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途径分析
(一)充分尊重小学生天性
        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想要保证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尊重学生天性,要站在学生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促使小学生毫无保留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小学生往往对于绘画创作有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及想法,教师应该注意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绘画创作,也不要为学生的绘画创作随便下定义,要注意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将其融入到绘画作品的创作中。当学生取得成果的时候,教师要对其进行及时表扬,对学生的创意予以肯定,从而提升学生美术学习自信心,这样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相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留住春天》一课的时候,应该为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回想春天时的景色,从而将自己脑海中春天应有的景色描绘出来,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要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来完善春天在自己心中的印象,不必非要贴合实际,这样也使得学生的绘画创作更加自由,最终所展示出来的春天的意象也更加丰富。


(二)转变传统美术课堂教育理念
        对于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来说,往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这也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千篇一律,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感,从而降低了美术课堂的融入性,不利于教师取得理想的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从当前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环境来说,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理念,根本上让学生改变对美术课程的看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学习的趣味性,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进,将更多新奇的、富有趣味性的元素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师在进行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剪纸故事》一课教学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大家想不想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对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人以及动物进行表示?剪纸是一种简单易学而又富有趣味性的艺术形式,让我们这节课一起学习吧!”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对剪纸这一手工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课堂融入性也会明显提升。教师在进行剪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由浅入深,一开始先为学生示范一些比较基础的人物剪纸,当学生掌握减脂要领之后,在为学生展示窗花这种相对复杂的手工剪纸图案,从而使得学生手工剪纸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三)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于思维意识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往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美术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自身的绘画以及手工制作能力,还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品格上的熏陶,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进行积极交流,要对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予以充分尊重。同时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具有一定耐心,注重倾听学生的声音,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以及探索,从而使学生逐渐意识到美术学习的必要性,这也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效消除,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进而提升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术课程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人文艺术学科之一,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之前,应该注意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定。这就需要教师对现阶段小学生的兴趣取向以及接受能力有充分了解,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予以充分尊重,从而使得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这也使学生自身的艺术才华得到了有效激发。
参考文献:
[1]温正子.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课堂优化教学的几点尝试[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19,(4):117-118.
[2]王宝德.论小学美术课堂的优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000 (018):P.278-279.
[3]色吉拉.浅析如何优化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J].名家名作,2018,(2):113. DOI:10.3969/j.issn.2095-8854.2018.02.087.
[4]刘润琴.优化小学美术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益[J].教育艺术,2017,(10):51. DOI:10.3969/j.issn.1002-2821.2017.10.042.
[5]徐晓兰.论小学美术课堂的优化教学[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1):12-14.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7.01.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