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清
(南京市汉江路小学 江苏南京 210036)
摘要:体育是小学教育中特别重要的一个部分,小学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需要小学体育的参与,同时小学体育课程的实践也符合当下教育的改革理念。培养学生的对于体育的兴趣,协助小学生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是小学体育课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上,老师要时刻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育,创造优异的体育课氛围,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自主性,从而提升体育课的上课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 兴趣 培养与疏导
引言:在小学阶段,身体的健康成长对于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小学生才能健康快乐地积极成长,因此开展小学体育课对于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是十分关键的。小学体育课的开展,对于学生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身体的
成熟都需要体育运动的协助。小学学习的最大动力来源于内心的兴趣,所以老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当下的年龄阶段特点,设计好自己的课堂。
一、意识到传统教育意识的不足,积极转变新的理念
就当下的社会情况而言,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于自身的身体状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要想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最好是能够从小就培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所以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就要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运动、热爱体育的习惯。在养成习惯之前,老师必须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那么一些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运动活动就很关键。
例如,在传统的小学体育课上,老师认为上课开始的时候,首先要进行准备活动进行热身训练,这种理念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有时就是错误的。老师必须结合小学生自身的情况和实际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课堂准备,而不是死板地采取老办法。
二、灵活运用体育游戏,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上体育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发展的影响,他们对于外界的好奇远远超过人生的其他阶段,老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小学生在平时喜欢自己做各种游戏,老师可以留心观察学生们自己做的游戏,然后将这些游戏巧妙地镶嵌到体育课上。同时,老师也可以将体育课里的游戏集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授给他们,将游戏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跑步”作为小学体育课中一项基本的活动项目,每一位同学都需要学习。老师在讲授这一节课时,可以将游戏与“跑步”结合起来,比如和“大风吹”游戏相结合。
首先将所有的学生围成一个大圈,先选出两个人站在圈的中间,老师在圈的外面做裁判。每当老师发一个指令,对应的学生就会围着这个大圈跑起来,然后圈中的两个人迅速找位置,然后总会有两个人找不到位置,那么这两人就是下一轮的引导者。根据班级人数的不同,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引导者的人数以及圆圈的大小。在这个“大风吹”游戏中,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跑动起来。老师根据游戏,就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跑步”这个运动项目学好,同时学生也能够对体育产生喜欢之情。
三、语言可以成为一种力量,在体育课上发挥巨大作用
根据小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限制以及自身阅历的不足,老师往往会给他们很深的影响,语言作为老师与学生最直接的联系工具,它能够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老师习惯于用积极向上的语言去激励学生时,往往能让他们保持一个更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在小学的体育课上,老师必须善于借用语言的力量,不仅要把细节讲解的详细清晰有逻辑,也要能够在语言上鼓励赞美学生。这样的话,学生在体育课上就更能够发自内心的产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学好体育课。
比如,在学习“篮球”这一节体育课程的时候,学生的运球姿势、投球姿势和队友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都影响着学习效果的好坏。所以,对于运球姿势和投球姿势的讲解一定要详细具体,语言不能太繁琐而要简洁。同时,老师应该给出具体的示范动作协助语言的理解,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你的语言和动作大体模范出相应的动作,然后再进行细节的调整。由于小学会本身理解力的限制,所以第一次学起来不会太快,甚至觉得困难。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学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学生,不让他们轻易的就否定自己选择放弃。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和肢体协调能力不足的学生,更不能出言否定去打击他们,而是认真去观察他们,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优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和信念。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舞的时候,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肯定能够更加热情地投入其中。
结束语: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对于小学生学习体育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小学阶段体育课程质量的必经之路。通过提升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来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整个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当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学生自身的身体素养就能够随之提升上去,也就能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岩.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策略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6(10):27-28.
[2] 侯俊安.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3-65.
作者简介:董玉清 男 单位:南京市汉江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