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庆华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黄茅岭中学 662411
摘要:为了能够切实改善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需要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应的体育学习习惯。通过教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运动素质水平。
关键字: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
引言
基于核心素养对初中生开展的体育教学,同所有学科一样,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需要教师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知识教育、素质教育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开展。
一、丰富教学形式
单一的教学模式只会让课堂枯燥无味,让学生对体育运动打不起精神,无法真正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体育竞赛、趣味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积极推动体育运动的开展。教师可以根据每节课的不同教学内容,安排好相应的体育活动。一些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一些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学生良好的竞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应该不断调整完善多彩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达到体育教学效果。在足球练习时,教师可以让两两学生行进课间练习,然后学生分成四组面对面运球,通过无障碍物到有障碍物再到面对对手练习,逐步有序让地学生掌握技术动作。通过游戏或者比赛的方式,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鼓励或者积分奖励,从而逐步达到对初中体育的主动参与目的。
二、多媒体在体育重难点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教师一般采用重复演练或者找学生进行示范演练的形式,学生对这种学习形式产生了审美疲劳,渐渐失去学习与操练的兴趣。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通过PPT图解的形式为学生呈现每个体育动作的细节,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进行动作解读,如此,学生能结合自己动作的缺陷要求教师将某一动作进行慢放或回放,直到掌握所有的动作要领,突出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的发展优点,将之应用到体育教学的重点难点中。例如,足球学习中的铲球与断球技术,篮球教学中的三步上篮技术,排球中的扣球技术等,这些动作要求对于中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会听得云里雾里,同时,遇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时,教师需要反复讲解与演示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知晓动作。这样无形中会浪费太多的课堂时间,为此,笔者在传授这些内容时,先通过多媒体在教室为学生进行动作演示,之后让学生到操场进行演练。
此外,一些技术性动作要求严格的体育项目,比如跳高、俯卧式跳高等,这些动作学生一时难以正确把握,笔者也会采用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进行慢动作回放,让学生对体育项目动作有清晰的认识。总之,多媒体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降低了学生操练的难度,还提升了学生学习体育的信心,为高效体育教学提供了助力。
三、拓宽学生体育视野,培养良好运动意识
教师需要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延伸活动,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教授学生相应的体育运动内容时,教师需要选择一些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体育运动,对应的运动延伸形式越多,学生进行相关运动时间越自由,便越能够吸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因而,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大课间、放学后以及双休日等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开展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育运动活动,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之具备良好的运动意识。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的体育运动时,可以为学生展示多样化的体育运动内容,有效拓展学生的运动视野。当教师想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柔韧性时,可以为学生展示关于体育舞蹈、健身操以及健身气功等运动,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当教师教授学生关于球类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为学生拓展关于英式足球、棒球、曲棍球以及毽球等球类运动。学生能够从教师拓展的知识中获得自身运动视野质量的提升。通过教师的一系列运动延伸教学,使得学生具备了较为专业化的运动视野,能够结合教师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关运动的学习和探索,最终具备良好的运动意识。
四、着眼心理,游戏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尚处于不成熟状态,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陌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想实现快乐体育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则需要充分注重学生这一心理特质,善于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开展教学活动。本文认为,游戏教学就可作为一种有效方式,带给学生“快乐”,带给教学“便利”。游戏的选取或创造,需要教师积极着眼于学生心理特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例如,体育理论教学就可充分借助游戏形式开展。我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求知欲很强、探索性很强。基于此,我就举办了知识竞赛的游戏。上课前,我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在上课时采取抢答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竞赛,得分最高的小组可以要求得分最低的小组表演节目,每次比赛都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这种教学方式就是借助游戏实现了快乐体育教学。
结束语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传统的课堂主导者地位走向课堂的引导者,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以学生的需求设置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可以理解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傅志彬.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研究[J].才智,2019(36):30.
[2]冯明春.浅谈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31.
[3]张同倩.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运动精品,2018,37(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