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朝海
甘肃省永昌县教育局 737200
摘要:在初中阶段所有课程中,思政课程是针对初中生开展法制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就我国现在的政治课讲授状态来讲,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教师的思想没有跟上教学改革的速度、讲授形式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性等都会直接影响教师讲授知识的有效性。本文将对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实效性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初中;思政课;课堂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有效教育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那么,什么是有效教育呢?有效教育是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教育内容变得生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的方法。通俗来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有效方法使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提高。有效教育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体现在学生课后的练习中,有效教育能够促使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
一、初中政治课教学分析的重要性
初中思政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马列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思政课程在不断地改善中会逐步完善。因此政治教学在初中应该被重视起来,尽最大可能发挥政治课程在学生中的教育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人情操,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三重努力、共同完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健康的生长环境。现今很多学校的初中政治课的讲授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教师尽快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初中政治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应当针对本身的不足及开展针对性的改良,帮助学生明白学习政治的必要性,指导学生踊跃参与课堂互动,进而提升教师课堂讲授的有效性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利用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在课后聊天时对国家一些时政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他们各抒己见,但思政课上他们却无精打采,容易开小差,教师提问时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只注重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忽视了运用案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政治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有政治,政治中也有生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在讲到依法参与政治生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法治教育频道,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典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让学生知道违法犯罪所需承担的后果,从而加深他们对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这一章节知识的理解。
当然,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能找到相关的案例,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在每节课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时政问题,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网络技术逐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所以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由于思政科目是一项理论性的学科,教材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感。教师在开展学生教学工作时,通过课本内容收集资料,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初中思政教学内容高效归类整合,运用互联网技术,用绘声绘色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用丰富的互联网数据(如:动画、特效等)内容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探究学习方式的深入,教师在备课阶段做好教学规划,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做好课题融入工作,可以播放有关的音像视频等网络资源,学生好奇心和智力激发、激励、激励和激励学生学习。例如,在学校进行纪律调查的教学中,正常考试纪律的结果并不明显,学生普遍表现出不耐烦。于是,老师在教室里找到了一种方法,一边把学生们写在“作弊的好处”黑板的左侧,一边写在“作弊的坏处”黑板的右侧。学生们比较热情,积极向上,装满了黑板。在学生之间激烈的辩论中,“考试作弊”现象慢慢地传达了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即活动成功,为学生创造了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具有良好的学校效果。因为教师应该探索各种途径去上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校服务。
(三)、注重以景育情,完善思政教育手段
注重以景育情,创建出与当前教育理念相符合的教育情景,构建合适的情景来进行情感教育教学,能够与当前的思政教育相匹配,让学生更多地站在同龄人的角度上接收正确的教育理念,懂得学习的真正意义,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开端,要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接纳正确的教育观点。良好的教育情景主要是建立温和的类似于家庭环境的教育情景,因为学生更多的是依赖于家庭的教育,更易于接受的也是家庭教育那种温馨、美好的教育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更容易获得信任、尊重,从而产生归属感和依赖感,也就能树立正确的思政教育的理想观念。思政观念间接呈现人的思想状态,思政理论课要担负培根铸魂的使命,所以教师的教育模式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普及情感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品格成长。
结束语
总之,要提高初中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重点关注学生的成长,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戚永生.如何在初中思政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C]..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16.
[2]杜小鹏.探究初中思政教育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17.
[3]居芳.试论构建高效初中政治课堂的途径[J].传播力研究,2018,2(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