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军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长郡文昌学校 湖南 郴州 423300)
摘要: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下,在教会学生知识之余,教师更应重视学生的德行熏陶。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学生人格塑造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对于处于初中阶段这一特殊时期的学生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陶行知先生指出“社会乃学校,生活即教育”,将教育与生活化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这一思路是值得当代教师学习的。本文将针对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其优势与具体应用方法,以期为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应用
1优势
1.1提高学生生活能力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际上是一门生活的哲学,是一门实践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视角,就是将课程与现实相结合,就是将学生与社会生活相融合。
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能有效帮助学生贴合实际、回归生活,进而快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生活能力。初中时期,是学生实现自我、融入社会最关键的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帮助学生完成这一社会化进程的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道德与法治教学还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推动学生社会生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具有一定现实性的引导作用。
1.2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历史经验中,脱离实际的课堂教学是空中楼阁,既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也不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最大的关注点就在于: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切最终还是要归结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这一终极追求上来。
生活模式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通过对“要不要扶老人”“给老人让座是否是道德绑架”这类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问题的思考,学生得以相互交流观点、进行辩证的思考,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获得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所需要与追求的综合素养。
2 方法
2.1教学选择贴合学生生活的内容
现实中,初中生的生活经验还较为不足,理解能力也不成熟,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与处理,使之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让学生能够在认知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学习活动,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将之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以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公共规则》第三课《秩序与规则》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班规校规进行集体讨论,指出其中的问题。由于班规校规是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生们对其较为了解,“有话可说”,能够给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经过教师有意识地课堂组织,在学生讨论中,学习氛围逐渐浓厚。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参与学生的交流谈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展示自己的看法,并鼓励学生发言。
在总结了学生的看法后,教师作出总结,并根据总结要求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设计几条班规校规,要求学生解释这么设计的意义和优点,并让学生自己制定违反规则所受到的处罚,并思考这样的处罚是否能真正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
通过对于班规校规的集中交流,学生产生了较大的感触,这一感触,如果不从实际生活出发,是学生难以感受到的。通过学生的表现发现:学生从自身现实出发,其思考较为深入,意见较为合理且更具备可操作性。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中,要选择贴合学生生活的内容。
2.2实践融入学生生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只有精准把握学生的生活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契机。
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生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的教学中,课后习题对于寻找亲情的体现的要求过于模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有针对性的任务。比如:“你的父母都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爷爷奶奶都喜欢吃什么?”“弟弟妹妹们的生日是哪天?”学生接到任务后,要结合自己的认知进行调查。在实际调查过程中,由于调查案例都是实际的、真实的、可感的、发生在身边的,学生可以加深对家人的感情,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在实际教材要求,如:案例收集、社会调查、现象分析中,教师不要设立空洞无物的行动方案,而是要针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布置适当的实践活动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让实践融入学生生活。
2.3时刻紧追时事热点
教师要深切关注社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讨论。道德与法治课程最终培养出来的是要能适应实际社会生活的人才,因此,教师要针对时政热点,让学生进行反思,吸收道德模范的优秀品质,了解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最终适应社会生活。
以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当前疫情形势,介绍世界各国抗疫情况,展示抗疫杰出事迹,赞扬在抗疫中各国的牺牲,谴责个别国家不作为的行为,加深学生对人类社会命运共同体和地球村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结束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思考所遇问题,找寻解决方法,最终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瞿小燕.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24):39-40,43.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05-9954-1975.
[2]王海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析[J].南北桥,2020,(11):194.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91.
[3]林其.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南北桥,2020,(10):55.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0.055.
[4]鲁志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年轻人,2020,(1):141. DOI:10.12214/j.1672-3872.2020.01.126.
[5]高洪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