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珍
义乌市北苑小学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和灵魂,是表现歌曲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儿童感受音乐、认识音乐和表达音乐的重要工具,它让音乐更具生命力。因此,培养儿童的节奏感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那么,如何巧用生活情境来展开节奏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想法。
一、回归生活 倾听节奏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节奏感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首先应让学生掌握用听的方法来探索节奏的本领。
如《小雨沙沙》一课, 歌曲中的“沙沙沙”就是模仿我们生活中雨水的声音,X X| X X |XX X | XX X |
小 雨 小 雨 沙沙 沙 沙沙 沙
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下雨天气,让学生认真地倾听各种雨声,并感知雨水的节奏及雨水的力度变化,再循序渐进地从情境中进行雨声的节奏教学,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其节奏。
二、感受生活 体验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掌握准确的节奏和恰当的速度,才能更加深入生动的表达音乐,在节奏教学过程中尝试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其中,引导学生参与节奏表演,进行节奏游戏,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一)寓节奏训练于游戏中
创设音乐游戏,让音乐节奏教学更有趣有效。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根据其心理特点,可采用在玩中学习节奏的方法进行教学。
在《音乐小屋》一课中,多次出现了X X |X X O |这一节奏型,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尝试按门铃的方式来熟悉节奏,先用慢速按两下门铃来表现“X X ”,再快速按两下门铃来表现“X X”,按完门铃快速把手收回来表现“0”,用这种生活化的形式来学习这条节奏型,不仅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组成的节奏型,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
(二)寓节奏朗读于儿歌中
节奏朗读在音乐课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它的目的在于根据歌曲演唱的需要,把握好歌曲中的难点句子和准确的歌曲节奏,以起到强调和加深印象的作用。在教学中按节奏朗读的运用,让学生把歌曲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唱准歌曲节奏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授《摇船调》一课,让学生以猜谜语的方式进行问答朗读。
师:什 么 长 长. |长呀 长上 天 哟 0|
生:银 河 长 长. |长呀 长上 天 哟 0|
师:什 么 圆圆 ,|街 前 买 ?|
生:镜 子 圆圆 ,|街 前 买 。|
(三)寓节奏体验于律动中
学生在学习节奏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乏味无趣,有的节奏很难掌握,节奏的训练也比较枯味,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当中,我发现在律动中体验节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如《摇船调》一课,让学生一起来做划船的动作,在学生模仿摇船动作中,我引导:风来了,海面上波涛汹涌,渔民们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于是学生一边划船,一边念“嗨呀 啰的 嗨哟 0 |嗨呀 啰的 嗨哟 0|嗨 啰 嗨 -|嗨 啰 嗨啰.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与海浪进行了拼搏,让他们齐心协力地用有力的节奏摇船。在律动中,不仅解决了节奏的难点,还把情绪、力度也一并渗透进去了。
(四)寓节奏模仿于生活中
有人说:模仿是创造之母。神童莫扎特的音乐创造之路据说也是从模仿开始,而后才独创出自己的风格,创造了世界音乐奇迹。节奏练习对于儿童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来掌握节奏,变复杂为容易,变枯燥为趣味,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在趣味中不知不觉解决了歌曲中的难点,这种手段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捷径。
体验节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艺术感觉和气质,实现音乐学习方式的个性化,拓宽审美情趣的途径,让学生真正获得“审美自由。
三、快乐生活 创编节奏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许多要素,如节奏、色彩、音色等都可以在大自然中、生活中发现它们的原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一)融入语言进行节奏创编
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孩子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音乐节奏是比较容易的。
《噢!苏珊娜》一课,“X X |X X X | XX XX |X . 0|”这一节奏贯穿全曲,也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改往日的师生问好方式,引导学生用以下节奏进行问好歌创编。
例:X X |X X X | X X X X |X . 0|
师:噢 噢 同 学 们 大家 早上 好 !
生:噢 噢 陈 老 师 您 早上 好 !
(二)融入声响进行节奏创编
节奏和声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密切的不可分割的,两者只有同心协作,相辅相成,才能解决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演奏的问题。
如:小猫叫 :喵 — | 喵 — |喵 — | 喵 — |
小鸭叫 :嘎 嘎 | 嘎 嘎 |嘎 嘎 | 嘎 嘎 |
青蛙叫 :呱呱 呱呱 |呱呱 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 呱呱|
等到全体学生对节奏有了一定认识,对节奏型的掌握较熟练之后,老师就可以引导他们来进行节奏的创编了。
(三)融入声势进行节奏创编
每天的生活不断的在运转,我们身上的器官都在不同层次的运动,而这些肢体动作潜移默化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节奏再现。
在《大鹿》一课教学中,我用歌曲的基本节奏型“XX XX|XX X”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围成一个圈,盘腿而坐,左手放左膝上,在音乐声中,第一强拍敲击自己左手手心,弱拍拍地,第二小节强拍拍自己左手手心,弱拍拍邻座小朋友的左手手心。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玩得不亦乐乎。
(四)融入生活器具进行节奏创编
对于儿童而言,其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想象力、创造力丰富,音乐“乐器”无处不在。
在音乐课中,我们可以用筷子、绳子、皮球等生活器具来创造别有风格的节奏。如歌曲《哦,十分钟》,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我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皮球来展开教学,通过用生活用品来创编节奏,能够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心态中来学习节奏,把生活场景融入节奏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节奏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直观明了的学会掌握节奏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节奏的记忆和理解。
“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是教育界这几年来最为热切的呼声, 教育源于生活,又能促进生活的发展。教师将音乐带给学生,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它的美妙;教师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学生通过音乐学会知识,这其中都少不了节奏这个重要元素的参与,节奏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让我们带领学生尽情探寻节奏的魅力,感受节奏的魅力,享受节奏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