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云霞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洪河小学校,四川 成都 610100
小数除法计算,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也占有显著的地位,对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能力,以及对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老师常常教得很辛苦,学生算的也很辛苦,错误率也不低,总容易出现相似的错误。比如“小数点的问题”——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出错,商的小数点忘记点或错点,再比如“0的问题”——被除数扩大末尾不够时不添0,商的中间空位不用0占位,被除数末尾的0没有移到商上面去……
小数除法根据除数的不同,分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针对这些问题,作为老师,该怎么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小数除法,提高小数除法的计算正确率呢?结合教学实际,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精心备课是前提
备好一堂课,精心设计是教学的前提,在新授小数除法之前,老师应该首先做到熟读教材,分析教参,摸清知识结构,教学前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弄清本单元即将要学习些什么,预设孩子们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疑惑;在每一课每一个知识重点、难点如何落实,都要提前预设,环环相扣,才能顺利让孩子们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过渡到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设计仅仅只是为我们在教学时提供一个教学的思路与框架,然而课程的实施仍不免出现许多的突发状况,总之作为老师要做好备课前提,明确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规划,在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
二、理清算理明算法
在教学小数除法时,有必要首先复习回顾整数除法,为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做准备。结合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沟通联系,明确两者的算理和算法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一步一步将余数转化为更小的计数单位去除以除数,计算时都是“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区别只在于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该如何定位。
例如:探究解决“买了4袋牛奶共花了21.2元,每袋多少元?”时,孩子们列出算式21.2÷4,并尝试竖式计算时,引导孩子充分理解竖式的过程,沟通算理与算法。(1)利用元、角、分来理解竖式。
21.2元=21元+2角,先用21元除以4,每袋是5元,余下1元也就是10角,10角和2角共12角,再用12角除以4,每袋是3角,所以每袋共5元3角,也就是5.3元,商5.3。
(2)利用计数单位来理解。先用21个一除以4,在个位上商5,余1个1也就是10个0.1,与2个0.1合在一起是12个0.1,再用12个0.1除以4,在十分位上商3,所以商为5.3。
两种理解实质都是一步一步将余数转化为更小的单位去除以除数,同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位的上面,在教学时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孩子结合情境,沟通竖式计算过程,边说边商,明确算理的同时掌握计算方法。
再比如学生在用竖式计算5.1÷0.3时,可以对比51÷3的竖式计算,通过对比发现整数除法竖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体会商不变的性质。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渗透转化思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三、细化规范求严谨
孩子在分析自己的错因时也常常用“粗心”来总结,但隐藏在粗心背后更多的是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所以,我们要从细节出发,明确规定,严格要求。
1.规范书写格式
书写竖式时要求孩子们做到“数字规范稍间隔,数位对齐尺划线”,不仅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还能避免因错位而导致的计算错误,更能让孩子们在整齐的书写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
2.归纳计算策略—“看、划、移、点、商”
看:清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判断是否需要移动小数点,使除数变为整数;
划:当除数是小数时,要先划掉除数和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
移:根据除数的小数点移动位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
点:点出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的位置;
商:注意检查商的小数点是否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与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
3.及时查验
(1)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首先教会学生用“估算”、以及逆运算等方法进行验算,然后给孩子在课堂教学时示范验算,强化他们的验算意识,明白如何验算得数的合理性。
(2)避免誊写错误。很多孩子会出现数字抄错数字、误把验算的结果写在横式上等错误情况,所以要求学生在抄写数字时,可以边读边写,写完后马上对照数字是否誊写错误,再进行计算。每当计算出结果时,要求孩子及时检查横式答案是否书写错误。
四、活动开展挖掘资源
计算常让人感到枯燥,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倦感,所以比起一般的计算作业,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计算比拼、主题手抄报等活动,强化提升孩子们的计算能力,挖掘学习资源,进而养成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活动1——计算PK赛。在学时课后,根据孩子们计算中出现的问题,或者高频错题组织一些计算比赛,可持续一段时间,每周举行一次,题量适中,并及时评比出当周的“计算小达人”,再予以一定的奖励,这样让孩子们保持学习的兴趣,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们调整学习状态,主动反思,这样一定能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活动2——主题手抄报。每结束一个阶段的学习,要求孩子整理制作手抄报,形式可多样,以可用思维导图,可以是小报。主题可以是错题分类,常考题型,算法要点等等,优秀的作品在全班进行展评。
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能督促孩子及时总结学习,还能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概括能力,让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老师也能在活动中收集到许多一手的资料,对于教学研究也有更大的帮助。
知识无止境,学习无止境,研究也是无止境的,踏上教师之路,只有不断探索,努力追求,钻研教学方法,琢磨学生实际情况,用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路漫漫,立足课堂,加强研究,改进教学,让学习与思考真正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