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只“小蜜蜂”,用“心”待学生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陈利兰
[导读] 看着镜子中两鬓不知何时添了些许白发的我,感慨岁月如流水。

        陈利兰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友邦小学   
        看着镜子中两鬓不知何时添了些许白发的我,感慨岁月如流水。不知不觉,从师范毕业至现在,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摸爬打滚了二十年,孩子们单纯善良的笑容、好学上进的劲头,一次次在我脑海中浮现;一声声幼稚的“老师好”不断在耳旁回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育教学原则,在这漫长的教学生涯,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言传身教,尽心尽力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用爱心、耐心细致地教育他们,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犹如一只勤劳小蜜蜂,采得百花方成蜜。
        一、爱心如泉,滋润心田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就是要求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它是师德的核心。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我做到严中有爱,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晓之于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教育是“恨铁不成钢”,是真心希望他们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才。在课余时间里,我又和他们嘻哈一片,只要他们有啥要求,合理的我会尽力满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就像他的“严父慈母。”
        去年我班上有位曾同学,因为父母离异,跟着父亲生活,从小缺乏母爱的他,就像一只小刺猬,只要看见谁看他一眼,或者对着他说话(实际不是说他),他就以为在说他坏话,就对人不客气。刚开始,我不了解情况,教育他以批评为主。我发现这样的效果不如意。通过家访了解情况后,当他上课违反纪律时,我会用手摸摸他的小脑袋,递给他柔和的目光,相信他能认真听课;课后主动与他交流,让他说说自己喜欢干的事,或者帮他卷卷铅笔,整理整理衣服;排队时主动牵上他的小手和我一起走,让他感觉到老师是特别爱他的,让其幼小的心理得于满足。半个学期过去了,在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下,他和同学基本能友好相处,有什么事会主动和我说,学习也迈上了一个台阶。他的父亲多次握着我的手说“陈老师,孩子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我说再多谢谢都不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当老师的,只要看到孩子有进步,就心满意足,比啥都强。”我说。
        爱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老师的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愿做这春雨,默默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二、耐心教育,尊重学生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这也是我从教以来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育生活中,多观察、多用心,这样师生之间才能产生心与心的相通、相知、相融,才能让师生彼此间充分信任,学生就会心悦诚服地改正不良行为习惯。例如:小辉是我们班的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我还清楚地记得刚开学的时候,他用那响亮的声音向我问好,给我的第一印象:这个小孩真有礼貌。不久,我发现他不讲究卫生的习惯比较严重,虽然我口头上多次提醒,甚至很严厉地批评过他,他当时的态度也很诚恳,可是过几天,又重蹈覆辙。因为这是他长久以来形成的坏习惯,所以改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一直觉得这个小男孩是很有灵气的,我要尽最大能力去帮助他,让他尽早成为品学兼优的孩子!
        我暗中观察,发现他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孩子。有一次,我看见他在桌子上乱涂乱画,当时就想狠狠地说说他,突然想到他是个比较有个性的孩子。

于是,我拉着他的手叫他坐下并耐心地跟他说:“孩子,如果别人在你脸上乱画,你会允许吗?” 他摇摇头。我接着说:“桌面就像您的脸一样,你可要好好爱护它,我知道你很想做个干干净净、人见人爱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 我边说边用手摸摸他可爱的脸蛋,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疼爱。
        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经过这次谈心,在一段时间里,他有了很多的进步。于是我又让他做“管理卫生”的小队长,他非常地开心。可是,要想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是不容易的,有好几次他差点又犯错,我都“警告”他,如果再不做好的话,就把小队长标志收回来。这样的“警告”对他很有用,他为了“保住”她的“官衔”,就努力地一点点改正。我一发现他主动捡纸屑、垃圾等良好行为,就当中奖个小红花,另外还找一些习惯比较好的学生和他做同桌,以此来潜移默化他。慢慢地,我班上的卫生在他的管理下,不用我操心了。
        对于小辉这样聪明,但是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我发觉对其进行严厉地批评好像没什么大的作用,相反和他敞开心扉,倒是非常有用的。正所谓“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用耐心鼓励来拨动他的心弦,他才会主动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用心沟通,家校合力
        现在的小学生,别看他们年龄小,可是他们的“精灵”是您不可想象的。孩子们也非常要面子,你要是太严厉的批评他,效果反而不大。因此,一直以来,我觉得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要做他们的“知心姐姐”,寻求有效途径,逐一攻破。
        例如,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位学生,他聪明伶俐,做什么事都比较积极,唯一不足就是做错事总能找到理由辩解,坚决不承认自己错了。通过家校联系,知道他在家也如此,家长对此也非常苦恼,诚恳的请求老师帮忙。我对他晓之以理,但效果并不明显。记得有一次,他妈妈打电话和我说:作业签名是他自己签妈妈的名,批评了他,他还不擦掉,希望我帮忙。我就问他:“小宇,这是谁签的名?”他说:“妈妈签的”再问,他说:“那是妈妈抓着我的手签的”。他的回答真是让您内心抓狂。我静了静,讲了《狼来了》的故事,问他:为什么最后农夫们都不去救那个小孩呢?他也很快回答对了。我顺势温和地说:“孩子,做错事不可怕,只要敢于承认,老师不但不会批评,还会表扬。我们允许人犯错,但不能重犯一样的错。” 他点点头。我见时机成熟,让他说说如何做到认真上课、做作业、不说谎等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和他约法三章,如果做到了,就给予奖励。我用手机把他的言行录下来发给他家长,请家长督促。这一招,果然有效,慢慢地发现他不再强词夺理,上课、书写也认真多了。父母也反映他在家做事认真多了,顶嘴的毛病也基本改掉了。当月被评为班级“进步之星”,他高兴地一蹦三跳。正所谓家校配合好,教育力量大。
        教书与育人并行,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小学生好比百花园中的幼苗,管得好便能枝繁叶茂地茁壮成长,否则便会长成歪歪扭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期间倾注了老师多少爱和心血,那就只有教师本人知道。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在这三尺讲台上,用我的爱心、诚心、细心、耐心、操心去换取学生的开心,家长的放心。作为教育者,我愿把责任融入到孩子们的成长之中;我愿做一只小蜜蜂,辛勤耕耘,为大家奉上甜甜的蜜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