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自主表达能力的几点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   作者: 鲁益香
[导读] 为探究学生实际写作状况和水平,进一步深入探索“自主作文”的理论

        鲁益香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小学676200
        [内容摘要]为探究学生实际写作状况和水平,进一步深入探索“自主作文”的理论,发扬学生的自主性,形成模式,指导学生自主作文,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   自主表达     培养
        一、有关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1、作文态度消极。对写作文缺乏主动,缺乏激情,缺乏创新意识,甚至惧怕作文。
        2、作文内容单一。好多学生觉得作文没有东西可写。五年级的一次作文题为《我的课余生活》,学生写偷梨、偷挑的大有人在,占全班人数的40%。好像除了偷东西没什么好玩的了。还有几个没什么好写就干脆胡乱抄了一篇。
        3、作文技能普遍较差。学生在小学阶段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叙事清楚,语句通顺。从学生作文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作文叙事紊乱,语病很多。大部分学生语言平直甚至言语啰嗦,写作格式也有不少问题,有的标题占格不正确,段落有的划分不合理,还有的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标点用的不恰当,还有“一逗到底”的现象存在。
        4、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从学生习作来看,不少学生感情漠然,辞不言情,笔是心非,失真失诚。写假人假事经历的“胡编式”作文,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作文很多,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撞击与参与,不是自我情感的流露和抒发。  
         二、浅析以上状况存在的原因
    1、老师指导不力。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包办代替过多。老师很少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事物,踏踏实实地完成自己的生活与阅读积累,独立思考写什么和怎样写。而是喜欢提供材料,提供范文,这样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自食其力磨练意志力的机会。学生势必会养成观察思维与积累的惰性,懒于阅读,疏于观察,怠于思考,必然不能练就观察、思维和表达。
    2、学生生活单调。农村毕竟相对落后和闭塞,图书馆、阅览室尚不健全,图书陈旧过时,信息传媒相对滞后,限制了学生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造成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量小,接触社会时间少,生活单调,视野狭窄,在作文中无东西可写。因此,农村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产生一种恐惧感。
    3、家庭环境影响。由于思想观念陈旧,大部分家长还是以分数来评定孩子的好坏。平时没时间对孩子进行辅导,而且家长不愿购买优秀的学生读物,认为那是闲书。
    4、缺乏课外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首先,阅读量少,语言材料积累少。 其次、生活积累少。学生生活空间狭小,整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学校为学生的安全着想,从来不组织出校园的课外活动,学生就是写作业、上课。
   三、应对小学生作文自主表达能力的几点策略
        1、从兴趣入手,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倡导学生放开手脚,自由表达,努力做到求真、求实。在实践中,老师应从兴趣入手,培养孩子们说话写话的自主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学生只要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留心观察,分析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景物,写起文章来文若泉涌,滔滔不绝。
        2、引导学生走出作文困境。
        (1)、鼓励学生多读书。

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让学生多读经典的书,学习作家的语言表述方式和写作思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大家风范,才会有自己的个性。而个性才是优秀的,才是有价值的。
  (2)、鼓励学生多背诵。背诵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法宝。平时要鼓励学生背诵优美的篇章和经典句段,而且要选择不同的角度和种类。背诵可以积累词语和很多表达方法,写作时才能根据需要随意组合,信手拈来,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表达效果。
   (3)、指导学生加大积累,促进表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语言积累内化后再创造的过程。教学生做有心人,能够把身边的事,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把它当做素材积累下来,时间久了,就会积累出很多的写作素材,就不会再愁没东西可写了。
   (4)、教会学生修改文章。俗话说十分文章七分改,就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不仅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值得培养的好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尽可能地与学生一起修改作文。不但教给学生修改词句的方法,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布局谋篇的方法。
  (5)、鼓励学生多练笔。写作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没有什么窍门,必须多写才能掌握领略其中的奥妙。
    3、做学生的知心人。
        作文做到“有具体内容”“不说空话”“有真情实感”“不说假话”,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内容真实、情感真切、充满童真、富有童心的习作人人喜爱。要让孩子袒露童心,释放童真。首先老师要了解孩子的需要,懂得孩子的心理,不嘲笑,更不能批判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有安全感,觉得老师是可靠的知心朋友,是可以倾诉心事的对象。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说真话,写真事,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
        4、开展创造性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睁开双眼,去观察、去比较。娶亲送经迎来送往的风土人情,雷电风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观,上山抓鸟、下河摸鱼等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是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他们的见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才不会在习作时因为没有素材而形成“大、空、套”的现状。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广阔的天地是他们的乐园,更有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应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特别是充分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后进行作文时,要提倡他们自由命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作,言之由衷,充分表现学生个性,表达真实的自我。
         5、改善作文课堂教学。
        大多学生作文时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用词造句,怎样结尾。?
        6、重视学生作文的激励性评价。
        每次在作文讲评时,老师都能从学生渴望的眼光中感受到他们希望老师肯定性的评价。每次作文评讲,都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好作文,在评讲的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
        当然,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我们教师努力研究新课标,不断探索经验,
反复实践,勇于创新,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谙熟门径,从而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想怎么写,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把作文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表达出来,并做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写作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让学生把写话、习作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需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能力、自由表达能力和整理能力,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8).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3]《小学语文教师》.20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