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霞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分路口镇分路口初中 237143
摘要:步入初中的学生处于一个过渡阶段,学科知识的跨度变大,对学习习惯的要求也开始提高,学习能力转化的难度大,同时情绪多数时间比较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一些学生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从教育教学上讲,学生的巨大变化和特点都对教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不利于课堂的良性发展。而高中的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无论是对文学的鉴赏能力,阅读范围还是对文字的理解程度都有了明确的要求,这也就启示我们抓住学生阶段特点,适应教学实践,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本文将从学生思想意识,教师教学目标,教师语言魅力,总归为教学实践反馈几个方面展开,致力于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思想意识 教育教学 教学实践 七年级语文
前言:伴随着我国现代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初中生这一类特殊的群体来说,无疑是迎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也是拥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正是如此,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的标准,语文的教学实践必须成为课堂发展的第一利器和基础。
一、教师树立教学目标,强化学生思想意识。
没有目标的教学是无源之水,没有活力,没有方向。从众多教师的教学实践反馈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语文教学多是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要么就是老师死板照抄,将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备课内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在教学课堂中,要么就是没有目的和规划,脱离课堂的自由散漫式教学,这两种都是没有教学目标的体现。那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从源头上解决,即强化学生思想意识,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及时吸纳接受,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一切以实践为第一要义。学生的思想意识并不是说要让他们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洞察课堂问题的慧眼和敏锐度,而是说要让学生们明确自我,例如:“陋室铭究竟是为了表达什么?我为什么要学习这篇文章?学习这篇文章有什么具体的现实意义?”当学生的思想意识提高了,那么老师才能从日常的课堂和教学实践中体悟到,从而针对学生们的想法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育教学一人独断的现状。
二、从教学实践出发,规划教育教学策略。
当学生的思想意识被老师了解到后,教师势必要调整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策略和行为方式。但是,漫无目的的规划势必是不行的,想要真正立足于语文教学,优化课堂模式就需要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整理,再彻底地规划教育教学策略。
规划要注意三点:首先,对教学实践的问题反馈系统的分类罗列,尽量做到面面俱到;其次,针对分类好的问题进行方法纠正,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最后落入形式主义的泡沫中;最后,用纠正后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后收集学生反馈检查是否还有忽略的问题依旧存在。如果还有问题,那么就必须进行二遍收集,反复的查漏补缺来确保教学实践不是胡乱的实践,保证每一次课堂都是日后改善的良机。教学工作要深入学生生活中,与学生管理等工作相融合。第一课堂是知识的延伸,那么第二课堂就是学生的运用,让语文教学实践落实到学生的实践,无疑是完美的对接。
三、注重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语言魅力。
苏霍姆斯基曾经有一句非常值得认可的话:“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能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语言魅力和感染程度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是何等的重要。更何况对于语文而言,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人文属性的学科,教师的言谈会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情绪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想要提升语言魅力就要注重其自身的语言美,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而教师的语言美一方面来自于自身的语言文学的素养和积累,另一方面在于规范语言的意识运用好语言进行授课的态度。不仅语言要生动,准确,有趣,还要注重自己的语速,是否合适,是否能保证学生接收到知识信号。同时,句子的长短变化,节奏的抑扬顿挫都会影响学生的听课专注感和愉悦感。
教学实践要注入激情,生动有趣。
四、在我们回访的几个初中语文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反映阅读课堂无趣,写作无趣,太多的无趣和语文课堂联系了起来。这对于初中语文的发展来讲无疑是悲哀的。那么如何来提升初中语文的有趣性呢,还是要从教学实践入手。例如:在将关于春的诗词课堂中,我们可以利用成语接龙的方式,让大家来彼此开发发散性思维,春风,春雨,当一切可以被看到的意象被学生们想起的时候,这首诗的意象特点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使学生在没有任何思想负担的前提下用成功的喜悦培养兴趣,因材施教,给每个孩子发展的机会。
结束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实践可以让教学者们掌握充足的经验,并不断改善新的发展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走出象牙塔,贴近课堂才能最终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为初中语文的发展注入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胜斌. 七年级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 中文信息, 2014, 000(010):285.
[2]何绪琴. 七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之我见[C]/ 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