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利
颍州区清河路第一小学 安徽省阜阳市 236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富足,道德水平的提升日益成为人们争相谈论的话题。德育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基础时期,而小学三年级学生是小学阶段的转折点,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结合教材渗透德育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为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三年级;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教育教学的启蒙时期,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道德培养同样是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部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传,德育教育从古至今都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小学三年级学生自主意识开始逐渐形成,但是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引领,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可以结合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领会德育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浅谈德育教学在三年级语文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一、挖掘教材品德知识,树立道德意识
语文学科承载了古往今来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包含了数代人总结的生活哲理,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订是结合学生的阶段特征,精心选取具有表性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教材带来的德育价值,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结合教材课文的思想情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体现的美好品德,启迪学生的心灵,并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挖掘深层次的德育因素。
例如,在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鹿角和鹿腿》一课知识中,鹿角让小鹿美丽,但是健壮的四肢却可以带小鹿逃脱狮口,老师教授学生课文的知识,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鹿角和鹿腿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结合小组讨论发现蕴含的哲理,在学生积极发言之后,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正确认识美丽和实用、长处和短处。通过语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意识。
二、结合媒体展现榜样,发展道德修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体现的高尚品德,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拓展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事迹,熏陶学生的人文修养。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较重,对世界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光影、动画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课堂学习,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量,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授课中教师可以借助微的课技术,利用简短的时间为学生展示相关的人物事迹,为学生学习这一品德树立榜样,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
例如,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赏析中,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了白求恩为抢救伤员坚守岗位的无私奉精神。同时应指导学生明确现阶段学习就是学生应坚守的岗位,在引导学习高尚品德的同时结合自身加强理解。而且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努力学习的视频,如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齐白石挂角读书等,引导学生在发展自身优秀品德,同时以榜样为学习方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结合生活开展实践,培养品德习惯
语文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小学语文学习也不例外。三年级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剧烈发展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意识的最佳时期,但在学生生活中,由于学生的自主想法增加,而学生的辨别能力有限,因此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道德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平和的度过思想发展的过渡阶段,养成积极向上的品德意识,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将教材中的品德渗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加强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应对生活中的难题,促进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例如,在“习作:这儿真美”模块练习中,老师引领学生学习了美丽的西沙群岛、小兴安岭,可以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学生自身生活的城市中来,如,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本地历史文化,感受文化的熏陶,带领学生去养老社区关照老人,体会风土人情,感受生活中存在的温情美。通过带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体会生活美好,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从古至今流传的优秀思想品德,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
综上所述,德育教学不仅是传统教学中的重点,也是现代教育改革中的关注点。小学三年级学生处于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时期,语文教师应积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德育渗透,挖掘教材中的的德育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将语文知识学习与品德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语文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褚夫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德育之美[J].课外语文,2018(24):196.
[2]赵茜.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