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净
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第二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媒体教学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已成为教育领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生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文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江西省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辅助数学教学,分享应用“赣教云”平台创新教学模式的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通 网络空间人人通 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严谨且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数学的课程开展中,需要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融合构建了高效的教学模式,更是优化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课程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最有力的手段,省“赣教云”平台助力数学课堂,创新了教育教学模式,也将是数学教学的主流方向。
一、合理运用“教学通2.0”,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课程内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让抽象的数学知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乐学、善学,“教学通2.0”的的运用,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1)创建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数学思考,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多种多样,而将“教学通”2.0的课堂活动与教学融合起来,运用画廊、分类题、翻翻卡等课堂活动能有力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中来。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广角《搭配二》问题时,创建一个翻翻卡的课堂活动,先出示四张图片,图片背后有四个数字,让孩子翻出四个数,老师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这四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再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用摆一摆、写一写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直接给数字让孩子思考的方式,从游戏中入手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更具有互动性。
(2)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生年龄小,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数学教师要充分挖掘小学生的潜能,运用“教学通2.0”的海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电子课本,增强教学容量,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使小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养成勤奋好学的学习习惯。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探索规律——商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时,我在资源库找到相应的资源,随机出示一个除法算式,利用资源软件向左或向右拖动改变除数的大小,就能清楚的地看到当除数小于被除数时,商大于1;当除数等于被除数时,商等于1;当除数大于被除数时,商小于1。从而让学生直观又快速地掌握商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3)激发学生思考,促进课堂交流
好的数学活动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是数学学习的内驱力,老师必须爱护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进行思考的积极性,营造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的外部环境和营造尊重、富有支持性的思考氛围。
比如,圆的面积公式教学当中,让学生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等分数太少不能直观的展现,等分数多,学生动手操作遇到困难,我就使用了“教学通2.0”当中的网络画板解决这个难题,直观地呈现出圆的剪拼,将圆平均分成8等份、24等份、32等份…等分的份数越多,圆组合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老师适时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学生仔细观察出圆形的半径就是长方形的宽,圆形的周长就是长方形长的两倍。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通过提供给学生帮助性的提示型问题,举一反三,学生们还发现可以利用圆的剪拼,把圆形面积转化成三角形的面积,或者转化成梯形的面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化解难题,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二、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网络空间人人通“云端”互动
在运用江西基础教育资源网教师“网络空间人人通”辅助教学的今天,在人人通空间中师生、生生互动进行线上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师生、生生不断碰撞智慧的火花,充分体现教学民主,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整体性。网络空间的强大功能为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交流学习平台,让数学学习可以超越课堂,延伸了空间,增强了交互性、实时性。
(1)整合优秀资源,备好每一节数学课。
备课时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有效的学习。我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对上课的内容整理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和练习题,配合学生学习的进度,针对线下教学的学习内容,制作上传复习微课,把微课这一系列资源上传到了自己的网络空间,设置为共享并置顶,方便学生们复习。同时也整理和下载优秀教师空间发布的部分资源,学生可在课余的时间进行浏览和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课后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掌握重点。
(2)开展“云端”实践,丰富数学活动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与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一次,而平时的教学,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材的教学上,忽视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让受学生们欢迎“综合与实践”课的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堂课时,在空间发起了制作台历的实践活动。在动手实践的同时,与伙伴们分享自己的成果和作品,发在自己的网络空间上。
(3)多边互动,空间交流,拉近距离
“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民主宽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学相长”,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教师“网络空间人人通”不仅可以获取海量的资源、信息,更是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家长、学生和学生的一种新的交流沟通平台。在空间里,一些内向不爱沟通的孩子活跃了起来,一些和老师、家长不好说的话语,可以写出来,互相坦诚,获得很好的沟通,私信也架设起我们师生沟通的友谊桥梁,成了我和学生们心灵交流的沟通站,私信聊天能避免面对面的尴尬,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能够谈心理话,容易沟通。同学们聊海阔天空,谈未来、谈理想、谈人生。在空间交流更能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优点,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
三、结语
作为教师,应争做教育信息化2.0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创造者,充满信心迎接更丰富多样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小学数学教学。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多加强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设备,才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的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扩充课堂容量、拓展学生视野、改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张丹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3]姬相如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4]谢建峰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研究》